核工业:微小的技术,巨大的变化
对于核工业界来说,登上头条的新技术往往是关于重大的新发展和重大的技术进步。
2022-07-27
“两弹元勋”王淦昌:爱科普也爱诗歌
走进中国科技馆西大厅,映入眼帘的红色展板上,6个金色大字——“我愿以身许国”格外醒目。这6个字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淦昌在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前对党和国家许下的无悔承诺。近日,在王淦昌诞辰115周年、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55周年之际,“我愿以身许国”——喜迎二十大·王淦昌生平事迹展在中国科技馆正式展出,向包括王淦昌在内的“两弹一星”元勋及众多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献上崇高敬意。
2022-07-22
从CANDU愿景到SMR使命
SNC-Lavalin的Candu Energy通过将其CANDU技术引入SMR开发,为应对全球可接受、安全、净零能源的三重威胁奠定了基础。
2022-07-22
百年好核 | 戎马倥偬枕金戈,卸甲赴核铸重器
宋任穷,核工业首任部长,我国核事业主要开创者之一。
2022-07-12
聂荣臻问:“你们分析的样品,做原子弹能用上吗?”
来聂帅问我:“你们分析的样品够不够工业品位,做原子弹能用上吗?”我答:“够工业品位,做原子弹能用上。”(当时,我们分析的样品正是从七一一矿——中国第一功勋铀矿山取的样品)聂帅和其随行人员听了很高兴。
2022-07-08
“愿将一生献宏谋”(逐梦)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就在被授予勋章前几个月的1月16日,于敏溘然长逝,享年93岁。
2022-07-07
不许做官、不让出国,这个导师真“霸道”
2003年1月的一天,北京友谊医院的一间病房里,我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工业功勋,69岁的丁大钊正忍着病痛,对守在病床前一直照顾他的几个学生布置最后一道“作业”:“你们几个都不许当官儿,要专心搞研究才有前途……”
2022-07-04
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2022年首届学术年会召开
6月28日,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2022年首届学术年会在海口召开。本次年会以“砥砺奋进,核创未来——‘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与人才培养”为主题,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工业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术报告、研讨交流等形式,汇聚专家力量,汇聚行业力量,助力人才强核,助力中国核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2-07-01
中核集团“公众开放日”活动顺利举行
为了让更多公众走近核工业和核技术应用产业,按照中核集团安全质量宣传周活动有关安排,中核集团“公众开放日”活动在中国核工业科技馆顺利举行,活动以科学认识“核”、更多了解“核”、更好接受“核”为专题组织进行现场及线上参观。
2022-06-28
美国核工业希望通过新反应堆将发电量翻一番
据美国核工业贸易协会称,随着反应堆的退役,美国核工业的发电量正在减少,但现在核电站运营商希望在未来30年内将其产量翻一番。
2022-06-21
中国核工业功勋文功元:年近百岁,一生只为核事业
作为中国核事业的先驱,文功元是核工业四〇四厂首任厂长,是二二一厂副总指挥,是二机部核电局局长,从核武器到核民用,他为中国的核事业无私地奉献了终生。
2022-06-17
他是没有勋章的元勋,“两弹一星”背后的放射化学家
杨承宗受时任北平研究院镭学所所长严济慈推荐来到法国居里夫人的研究所师从居里夫人的长女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学习放射化学前沿理论,放弃高薪,毅然回国,带回原子能物资满满13箱。
2022-06-13
核电超级工程,产生的大量复杂知识怎么办?
近年来,核工业一大批重大工程加速推进落地,对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提出新的要求。中核集团践行“六大控制七个零”和“充分准备、一丝不苟、万无一失、一次成功”的工程建设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理念,力促系列重大工程建设节点实现。在中核集团经营管理部协助下,杂志开设“工程管理”栏目,关注原创,聚焦工程经验反馈,构建知识管理体系,提升工程管理能力,推进打造中核集团特色现代卓越工程管理标杆模式。
2022-06-09
邓稼先:如果有来生 我还选择中国
邓稼先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最亲近的同学和好友。2021年,杨振宁在百岁生日的演讲中,讲述了一段他和邓稼先鲜为人知的往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这句话出自1971年杨振宁第一次回到新中国时,邓稼先写给他的一封信。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和生死,杨振宁对着当年共同意气风发许下报国志向的儿时同窗深情喊话。
2022-06-08
美国核电站第二轮许可证续期争议
美国核监管机构的一项裁决意味着,想要再次续签(第二次)许可证的核电站业主将遭遇各种障碍。
202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