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T聚变堆挑战
聚变反应堆退役面临的放射性挑战,与裂变堆相比相对较小。重新调整聚变堆场地用途则是更为紧迫的挑战。JET正在招募一支团队来承担这一任务。
2022-11-14
对核废料处置的深入思考
长期以来,成功创建高放射核废料深层地质处置场一直是核工业面临的关键挑战。如今,该行业一系列的突破似乎在探索的尽头露出了曙光。
2022-11-11
这张照片,记录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背后的故事……
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后场区集体照(第一排左起:王茹芝、张蕴钰、程开甲、郭永怀、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亚、张爱萍、刘西尧、李觉、吴际霖、陈能宽、邓稼先)
2022-11-11
核能制氢前景几何?
氢能是清洁的二次能源,在清洁燃烧、氢燃料电池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更为重要的是,氢气可以将电力的生产与消耗脱钩,作为清洁能源载体,可以气态、液态、固体氧化物等多种形式存储和运输,且能量密度大、储能时间长,因此是一种可实现大规模、长周期的储能手段。
2022-11-11
核电站数字I&C系统优势分析
罗伯特·安蒙(Robert Ammon)和马克·伯津斯基(Mark Burzynski)提出了向数字仪表和控制技术过渡的理由:这些技术提供了更安全的设计,降低了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退化问题。
2022-11-09
核电价格是怎么制定出来的?来看看各核电大国的做法
电力产品兼有商品与公共品属性,其特殊性决定了电力市场需要政府参与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协调生产消费,实现全社会电力市场有效运转。核电价格形成机制须综合考虑国家能源结构安排、产业发展政策、国家能源保障、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等多重因素,需持续探索管理体制及市场化的最优平衡点。
2022-11-08
从核说起|为了搞出“钢铁侠”胸口那玩意 中国科学家又有重大突破?
2022-11-08
核能领域的综合后台管理
当今世界日益增长不确定性,让人们对于保障性工程,以及在管理和项目风险最小化方面的保证愈加重视。。
2022-11-07
核能供暖,你了解吗?
核能供暖是指以核能产生的无放射性蒸汽为热源,通过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最后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最终用户的城市(群)集中供暖方案。
2022-11-02
今天,缅怀钱老!
他是杰出的科学家,美国人曾形容他“一个人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坚信“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他,是钱学森!
2022-10-31
啥?核电界网红一言不合就原地爆炸?才不会!
“华龙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HPR1000
2022-09-28
为振国威献终身,不遗余力育人才——纪念汪德熙院士诞辰109周年
汪德熙是我国著名的高分子化学专家,是核化学化工事业主要奠基人之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德熙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为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22-09-27
吴健雄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吴健雄(1912-1997)是世界最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在核物理领域贡献突出、获奖无数,对当代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中国的玛丽·居里”和“世界最杰出的女性实验物理学家之一”。她是美国物理学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会长,曾参与曼哈顿计划,其实验成果助力李政道、杨振宁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22-09-26
聚变之光 | 他让不落的“人造太阳”在中国冉冉升起
在一位科学家的带领下,1984年,中国第一代“人造太阳”装置,即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具有完全独立自主产权的中国第一个中型受控核聚变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诞生了。他就是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聚变研究理事会”首届中国成员——李正武。
2022-09-22
大地震中的核电站
1999年,日本三座核反应堆在台湾大地震中自动关闭,两天后重启。2011年3月,日本东部大地震期间,11台在运核电站自动关闭。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其中三个机组,因15米高的海啸造成停电,导致冷却剂无法供应,最终造成放射性物质泄露的严重事故,事故等级为INES 7级。
202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