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的突破创新机构(SPRIND )在 2 月初发布的一项 分析报告称,回收利用和所谓的嬗变可将核废料的危险期从大约 100 万年缩短至不到 1000 年。该分析报告由 SPRIND 委托、 旨在在德国建造嬗变设施的瑞士公司 Transmutex 和慕尼黑工业大学共同 进行。报告称 ,如果核废料处理的相关法律改革能尽快实施,基于加速中子源转换同位素的系统将于 2035 年投入使用。该分析还认为,改变寻找最终处置库的方法以及将废料量减少 90% 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作者补充说,在参考核电站中转化不可回收的高放射性废物需要大约 50 年的时间。分析称,该技术在首次安装时就已经具有经济可行性,估计建设成本为 15 亿欧元,并认为不抓住这个机会将意味着“与目前无条件深地质处置计划相比,后代将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和风险。”
在 SPRIND 分析报告发布后发表的另一份 声明中 ,联邦核废料管理安全办公室 ( BASE ) 否认了这些假设。虽然这些想法“总体上并不新颖而且乍一看也很诱人”,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它们能在近期实施。拟建的装置将由三部分组成——粒子加速器、核回收工厂和新一代核反应堆——但目前它们都还未投入使用。BASE 表示:“成功实现所需的技术发展还处于纸面水平,或者最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此外,核废料管理局表示,即使大规模实施嬗变技术,深层处置库也不会变得多余,因为完全消除危害尚未被证明是可行的。
目前,高放射性废物被存放在德国退役核电站附近的16 个临时储存设施中,其中最后一座核电站于 2023 年 4 月下线。德国原本计划在 2031 年前选定最终储存库的位置,但 2022 年, BGE将最后期限推迟到至少 2046 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