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位于新西兰的 OpenStar 由 Ratu Mataira 于 2021 年在他惠灵顿的公寓中创立。现在,该初创公司的代表报告说,他们能够在实验反应器中创建并维持温度约为 300,000°C 的等离子体云 20 秒。马泰拉声称,他与他的合作者一起,在两年内花费不到 1000 万美元,在全面热核聚变的道路上取得了这一成果。
核聚变需要更高的温度,但 OpenStar 强调了适合商业化的巧妙、可扩展的反应堆设计。几十年来,核聚变的前景一直吸引着研究人员,其中氢的同位素在等离子体内碰撞,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近年来,大量资金流入聚变初创企业,因为投资者押注这一过程可以提供廉价、清洁的能源。然而,该技术仍处于开发阶段,专家尚未给出其商业成功的时间表。
其他几个聚变项目,包括法国的ITER、中国的聚变工程试验堆和日本的JT-60SA,都采用了苏联科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开发的“托卡马克”设计。该设备在室内产生环形等离子体云,并由强大的外部磁铁固定到位。
马泰拉声称,在他的反应堆设计中,他能够“彻底改变托卡马克的设计”。他没有使用外部磁铁,而是使用位于过热等离子体内部的悬浮高温超导磁铁。等离子体被保存在从北到南的磁场线内的真空室内。
“主要的工程挑战是如何使被等离子体包围的磁体工作足够长的时间,”马泰拉说。目前,悬浮磁铁依靠电池运行,需要在 80 分钟后充电。
这种反应堆设计首先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开发。据马泰拉介绍,它的规模比托卡马克反应堆更好,因为它更容易修改。
“建造托卡马克就像在瓶子里建造一艘船,”马泰拉解释道。 “做出的每一个设计决策都会影响其他所有系统。”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聚变公司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联合创始人丹尼斯·怀特 (Dennis Whyte) 表示,他对 OpenStar 反应堆的建成感到“兴奋”。在他看来,“这为各种融合方法增加了令人兴奋的机会。”
OpenStar的负责人预计核聚变可以在六年内成为一项商业技术。
“我们对核聚变充满热情,因为它可以帮助能源行业脱碳,而且要做到这一点有巨大的时间压力,”马泰拉说。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87年,新西兰就通过了一项法律,在其领海、陆地和领空建立无核区。该国没有核电站。然而,马泰拉认为 OpenStar 的研究符合该国的辐射安全法。他相信公众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之间的区别,核聚变不会产生放射性废物。
迄今为止,这家初创公司由新西兰当地投资者资助,但计划在 2025 年第一季度筹集 5 亿至 10 亿美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