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冷源风险生物监测预警技术的十年历程

2024-08-08 08:50  来源: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核安全

根据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的分析结果,自2004年以来,全球发生了上百起核电厂冷源安全风险事件,多数事件是因海洋生物旺发并会集到取水口造成的,海洋生物旺发已成为影响核电厂冷源取水安全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核安全是保障核电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而核电厂冷源取水安全是影响核电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素之一。根据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的分析结果,自2004年以来,全球发生了上百起核电厂冷源安全风险事件,多数事件是因海洋生物旺发并会集到取水口造成的,海洋生物旺发已成为影响核电厂冷源取水安全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近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了较大变化,赤潮、绿潮、水母旺发等生态异常现象频发,更是加剧了滨海核电厂冷源安全风险。因此,急需加强对核电厂周边海域的冷源风险生物研究,提高对核电冷源风险生物的监测预警能力,助力我国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核电厂冷源生物监测预警工作的起点——风险生物目录

2015年春季,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生态室关春江团队,承担了辽宁红沿河核电厂冷源安全保障海洋生物监测预警项目。该团队借鉴在国外学习的技术为基础,综合吸收国内外科研成果,结合为期一年的海洋生态基础调查,创造性地编写了《核电冷源取水海域风险生物目录》。

目录首次给出了核电厂冷源风险生物诸如海藻类、水母类等类别与物种名称,以及生物量高峰期出现时间;对各种风险生物给出了高、中、低的风险等级评价;对风险生物的个体大小、繁殖放式、漂流路径等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给与了较全面的描述和记录。目录的编撰成为核电厂冷源安全保障工作重要参考依据,该技术方法在行业内得到了迅速推广,国内核电厂先后编撰了相应风险生物目录。

核电厂冷源风险生物目录中风险生物的种类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完善的。有些生物受时间和当时的认知限制,没有被收录风险生物目录之中;有些已经被收录目录之中的生物,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风险生物级别将降级调整;有些生物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上升为冷源风险生物,或者风险级别提升。至2024年,编撰的风险生物目录目前已经更新升级到第十三版,基本实现每年升级更新一次以上。

随着对冷源风险生物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完善,以及核电厂冷源安全保障工作的高标准需求,风险目录的编撰逐步进入科普化、精细化阶段。科普化编写使不同专业背景下的工作人员学习理解更简单、实际操作更方便、工程实施更容易;精细化编写将风险生物的风险期要划分到月、周、日,不同时间段的拦截网网型、网目尺寸大小等更换更精准,工作计划和工程应对更科学合理。风险目录的科普化和精细化发展,为冷源安全保障贡献着力量。

核电厂冷源风险生物监测预警技术——风险综合评价体系

经过近十年的研发,在开展风险生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进一步优化了风险生物的监测站位、监测时间、监测频率和监测指标;建立了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监测,船基监测、滩涂监测和水下影像监测等立体监测体系。依据积累的大量监测数据,开展了核电厂冷源取水风险生物识别和风险等级划分研究,建立了风险等级划分数值标准。

核电厂冷源风险生物监测预警技术,是在立体监测技术体系的运行基础上,充分掌握海域风险生物的生态变化的过程,综合水文、气象条件开展风险生物漂流路径数值模拟和预警技术研究,构建形成的冷源风险生物综合评价体系。目前,预警模型可提前3天发出风险预警信息,给核电厂风险防控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冗余。

图为核电冷源取水区风险生物监测预警技术框架

核电冷源风险生物监测预警技术的根本——人才提升和培养

冷源风险生物监测预警团队经过10年的科技支撑实践,积累了冷源安全保障监测预警现场经验,收获了科研成果,培养了相关领域科技人才。团队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受邀参加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丹麦等国召开的相关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分享经验,共同为世界滨海核电厂冷源安全保障技术的发展贡献智慧;同时也培养输送了3名博士生和1名硕士生,为相关技术人才储备贡献力量,十年的工作成果多次得到核电厂单位的表扬和感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培训报名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