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整版聚焦中国核电:国家名片硬“核”担当

2024-07-31 13:3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核集团

走进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的秦山核电科技馆,一块外形四方、边长两尺的石英钟引人注目,棕色的木框很有年代感,指针定格在0时15分,记录了我国第一度核电发电的历史性时刻(1991年12月15日0时15分)。


国家名片硬“核”担当

——中国核电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

走进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的秦山核电科技馆,一块外形四方、边长两尺的石英钟引人注目,棕色的木框很有年代感,指针定格在0时15分,记录了我国第一度核电发电的历史性时刻(1991年12月15日0时15分)。

从被誉为“国之光荣”到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秦山核电成功并网30多年来,中国核电经历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自主发展历程,同时也成功实现从发电到多元化综合利用的创新升级。

全球首个陆上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

“玲龙一号”外穹顶吊装现场

从跟跑到领跑

秦山脚下,一座座高压铁塔架着粗大的电线伸向远方。

“我刚来到海盐时,全县城只有一个红绿灯。”秦山核电技术业务总监朱晓斌回忆道。他是我国第一批核电站操纵员。

秦山核电是中国核电的起步之地,于1985年开工建造。“当时,设计30万千瓦级核电站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朱晓斌介绍,大家走出去“取经”,培训过程异常艰苦。成为秦山核电站的操纵员不易,想做首批操纵员更难。

1991年12月15日0时15分,中国第一座原型压水堆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实现核电“零的突破”。随后,从无到有,从30万千瓦到60万千瓦,再到百万千瓦,中国核电自主建设能力实现了“三级跳”。

在秦山核电科技馆,上海证券报记者看到了“华龙一号”反应堆模型。“华龙一号”是我国第三代自主核电品牌,是在30多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基础上研发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作为“国家名片”出口到了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核电站,两台机组先后在2021年和2022年建成发电。

“近年来,中国核电‘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进展顺利。”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介绍,“华龙一号”全球首批4台机组全部按期建成投运,“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4台机组进展顺利,为世界提供了发展三代核电的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漳州核电是“华龙一号”首个从示范工程走向批量化建设的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华龙机型核电机组。据悉,漳州核电1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已顺利完成,为后续机组装料、临界、并网发电奠定坚实基础,距离2024年底投入商业运行的目标更进一步。

“中国核电的发展非常不容易。短短30多年时间,我们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这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卢铁忠表示。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首炉装料圆满成功

从“依赖进口”到“中国制造”

蒸汽发生器是核电站的主设备之一,被称为“核锅炉”。2007年以前,大型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设计技术及知识产权都掌握在几家外国设计公司手中,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技术转让条款也十分苛刻。

中国核电母公司中核集团“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总设计师张富源和团队一起,开始了技术攻关。“决定进行自主研发时,条件很艰苦,没有经费自己筹,没有试验设施自己建,我们第一个大型试验装置就建在河南南阳的油田里,借他们的高温高压蒸汽做试验。”张富源说,仅用27个月,用于“华龙一号”的第三代核电ZH-65型蒸汽发生器问世。

目前,“华龙一号”相关设备国产化率已超90%,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5300多家企业发展。

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介绍,除“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进展外,全球首堆“玲龙一号”建设正加快推进;四代核电钠冷快堆、高温气冷堆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已投入商运;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核聚变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

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在秦山一期工程建设时就有所体现。据悉,在秦山一期工程调试准备时期,几位技术专家仅凭在国外学习时所记录的笔记,努力吸收消化,潜心钻研,创造性地编写出我国首座核电站的调试大纲,并取得了六个“一次成功”的佳绩。

“核电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只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实现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秦山核电站科技创新处主任工程师杨琪震感慨道。

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由于在技术、运行管理、维修等方面起步最早,秦山核电站也被誉为核电领域的“黄埔军校”。

“看到那栋楼了吗?那是我们的技能培训楼。”朱晓斌说,整个公司有3200人,培训厂房的面积就有4万平方米,每个人能摊到10多平方米。

正是因为重视人才培养,秦山核电走出了35名中国第一批核电厂操纵员,培养了多位院士,为国内外核电企业输送逾3500名各类人才,输送高管超150名。

中国核电工作人员

从“核电”到“核能+”

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利用秦山核电基地机组剩余热功率向海盐县公建设施、居民小区及工业园区提供安全稳定的核能供热。“从全口径来说,我们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核能供热,以家庭居民的单独天然气供暖来说,可以节约成本20%至30%。”浙江零碳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庞明介绍。

作为南方首个核能供热项目,海盐目前集中供暖面积近60万平方米。根据规划,海盐核能供热项目到2025年全面建成后,将具备150兆瓦核能供暖能力,可满足全县400万平方米供热需求。工程全部建成投运后,年供热量将达70.4万吉焦,相较燃煤火电机组,每年可减少燃用标煤约2.4万吨。

中国核电自“零的突破”到“核能+”产业的发展之路,从核能发电到核能综合利用的脉络已然清晰。今年4月,秦山核电首次实现批量生产碳-14同位素成功出堆,彻底破解国内碳-14同位素依赖进口难题。

“碳-14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和科研价值,主要应用包括幽门螺杆菌检测、药代动力学研究、β射线环境监测系统等。”秦山核电专项工程处重水堆研发科系统工艺工程师刘小年表示,预计2024年底向市场供货,产量可充分满足需求。

作为全球在建加在运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光伏+核电”多能互补,田湾核电基地正形成“核能综合利用+新能源”的特色产业布局。6月19日,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项目在江苏田湾核电基地建成投产。

“核能还能做很多事情。”卢铁忠说,作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重要担当者,中国核电坚定看好核能发展前景。

卢铁忠表示,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核电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充分激发核电创新活力与发展动力,勇攀科技高峰,敢为人先,掌握创新制高点、发展主动权,加快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建设,更好地支撑“双碳”目标实现与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助推人类科技探索,为我国核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秦山核电站主控室

对话董事长

中国核电卢铁忠:核电不止于电

核能,作为安全、经济、高效、可靠的清洁能源,在推动能源变革、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之一,中国核电如何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能发展前景如何?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

上证报:中国核电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式,取得了哪些成果?

卢铁忠:所谓“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式,即:一方面,坚持自力更生,建设了秦山核电站;另一方面,坚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了大亚湾等核电站。

30多年来,中国核电人通过多样性的技术创新、改进优化和集约型经验分享的有机融合,形成了驾驭不同堆型的独特创新能力,最终实现核电运营水平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目前,我国在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技术、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和快堆技术等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上证报:中国核电母公司中核集团是我国核科技的开拓者,也是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先行者。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对于核电“走出去”,有哪些建议?

卢铁忠:近年来,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加快“走出去”,尤其是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进展顺利。“华龙一号”全球首批4台机组全部按期建成投运,“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4台机组进展顺利。“玲龙一号”示范工程于2021年7月13日在海南开工建设,是全球首个开工建造的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化小型堆技术上走在世界前列,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小堆表现出浓厚兴趣。

未来,中国核电将加大“走出去”步伐,继续致力于打造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工程,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以项目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同时,积极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深化合作交流,在全球核治理中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上证报:未来,核电还有哪些应用领域?

卢铁忠:我们正在探索核能多途径利用,核电机组不仅能发电,还可以供暖、供汽、海水淡化、生产同位素,以后还能制氢。例如,浙江海盐的秦山核电在冬季将核能释放的热量持续安全稳定传输到多个社区,让老百姓用上绿色低碳、物美价廉的能源,这体现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担当。

上证报:核电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未来产业发展空间如何,又有哪些挑战?

卢铁忠:核电发展最重要的肯定是保障核安全。核安全是我们的生命线,要放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要把核电站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从而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方面提供坚实支撑。

作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重要担当者,我们坚定看好核能发展前景:一方面,核电产业具有坚实的技术和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快堆可以解决核能长期发展带来的资源保障问题。

当然,核能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核电占比偏低,厂址资源稀缺,空间布局亟待优化;天然铀资源保障能力、核工业后端产业、国家战略核科技力量、核工业基础科研能力、尖端领军人才队伍等有待进一步提升,法规和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等。

秦山核电站全景

记者手记

核能报春三部曲

在秦山一期核反应堆正对面的山麓上,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秦山春晓”四个大字。这是中国核电人记录历史的方式,秦山核电站就像一首报春曲,奏响了核电事业的春天。

在过去半个世纪,核能贡献了全球近一半的低碳电力,为维护世界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核能也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按照“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我国核能发展扎实推进,核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发展壮大,逐步引领全球核能发展。

多年来,热堆、快堆、聚变堆之间优势互补、紧密衔接,支撑起核能产业快步自主发展的格局。

目前,我国热堆技术日臻成熟,在核能发电中占比达90%以上,是近中期我国核电发展的主力堆型。而快堆具有嬗变功能,可在堆内消耗长半衰期、高放射性核素,实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解决核废料处理等难题。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看来,无论是实现循环经济,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还是嬗变高放、长寿命核废物,都需要发展快中子反应堆核电站。及时启动核能“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摆在面前的战略任务。

在热堆、快堆等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聚变领域也迎来突破。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可控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三号已成功实现大于1.5兆安的等离子体电流运行。

行业专家预计,根据我国核聚变发展路线规划,将在2050年前后建成聚变商用电站,实现聚变堆商用发电,让聚变能源点亮万家灯火。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信息显示,目前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6台,总装机容量为58218.34兆瓦(额定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三;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3030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一个时期,核能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核电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不同阶段都是清洁电力的重要来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需要核电提供坚强支撑。在碳达峰阶段,约17%的新增电力需求由核电满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培训报名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