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将迎来建院65周年。65年来,核地研院在核地质科技创新、产业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为我国“两弹一艇”的成功研制、铀资源的需求保障及核工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
65年来,无私奉献、创新超越,核地质科技实现高水平自主自强。系统创建了我国各大工业类型铀矿成矿理论,编写了“四大工业铀矿类型”找矿指南,划分了全国铀成矿区带与成矿系列,建立了“天-空-地-深”一体化铀矿勘查技术体系,最新预测我国铀资源潜力总量为288万吨,首次发现我国第一个月球新矿物——嫦娥石,重大基础前沿实现了多项从0到1的突破,引领和推动了我国铀矿找矿重大突破。
嫦娥石晶体结构和理想晶体图
作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技术研究牵头单位,提出了“选址和场址评价—地下实验室—处置库”的“三步走”总体战略,建立了场址适宜性评价技术体系和地下实验室开挖建造技术体系;2021年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开工建设,有力推动了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发进程。
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采用TBM“北山1号”开挖的螺旋斜坡道首个拐弯段
遥感技术创新与应用取得了突出成效。铀资源探采与核遥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国际化、省部(集团)级科研创新平台成功获批并稳定建设运行,核地质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奖34项、省部级奖551项。
65年来,勇于开拓、追求卓越,产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核地研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拓展地矿延伸、综合矿业等产业,多种经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近十年来,立足产业需求,研产深度融合,产业经济实现高质量翻番增长,主要包括通过国际竞争成功获得和实施“沙特阿拉伯铀钍资源调查评价”、“安哥拉地质研究所实验室运营技术服务”等一批海外项目,得到所在国政府高度评价;高温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生态环境修复、核与辐射环评、高端防水防腐材料与放射性仪器研发生产等产业快速发展,成功培育出“核地技术”、“中核北研”、“核地仪器”、“核地分析”“核地环评”等系列品牌,为核地研院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安哥拉地质实验室运维服务
青海省木里矿区矿井采坑渣山一体化治理项目-生态修复
65年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党建引领、深化改革、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取得突出成绩。核地研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系统性改革的工作部署,全面推动深化改革持续走深走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突破。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建成了一支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和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积极打造核地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坚持和加强对外开放,与40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关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核地研院65年的发展历程极不平凡
辉煌成就属于历史
永驻史册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