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我国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聚焦保障能源安全、“双碳”等话题,建议推动核能全面纳入我国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推进快堆发展,从而进一步发挥核能优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以下就部分媒体报道进行摘编↓↓↓
中国证券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董事长卢铁忠:
明确核能绿色低碳属性
深耕核能领域近三十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始终关心能源安全、“双碳”等话题。今年全国两会,卢铁忠的两份提案均聚焦于此。卢铁忠建议,推动核能全面纳入我国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推进快堆发展,从而进一步发挥核能优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除了发电,核能还可用于区域供暖、海水淡化、工业供汽、生产同位素等众多领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卢铁忠生动描绘了核能多用途综合利用的万千景象,在他看来,这也是核能发挥新质生产力价值的重要体现。碳-14今年推向市场,用于癌症治疗的钇-90、镥-177也在加快研发。
明确核能绿色低碳属性
卢铁忠介绍,核能接近零碳排放,每千瓦时发电量只产生12克的二氧化碳,与风电、水电相当,具备明确的绿色低碳属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选择。但是,在当前绿电交易、绿证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中,核能的绿色低碳价值还尚未被认可和明确。
他建议,进一步推动核能全面纳入我国绿色低碳政策体系,从而加快核能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欧盟已经明确将于2026年开征‘碳关税’,我认为核能绿色低碳属性必须得抓紧时间明确下来,在未来出口相关产品才能有助于抓住先机。”卢铁忠说。他建议,应率先向核电电力用户颁发绿色电力消费凭证、向核能发电企业颁发绿色电力证书,为核电提供绿色低碳属性的权威证明;通过国际合作,推动核能作为低碳能源消费的国际互认,帮助出口企业树立绿色形象,为其应对碳关税提供支撑。
“我们一方面必须保障运行机组安全稳定高效管理运行,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在建机组;另一方面,我们也会积极开展新厂址开发的相关工作。”卢铁忠说。
探索核能多用途利用
我国核电生产运营管理水平已经走在了全球的前列。卢铁忠多次表示,要以高水平核安全保障核事业高质量发展。
卢铁忠颇为自豪地介绍:“去年6月,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对全球所有机组综合打分,我国55台机组平均分是97.51分,综合指数排在全球第一。”
卢铁忠介绍,核能反应堆可以衍生开发多种医用同位素,例如用于治疗肝癌晚期的钇-90,针对前列腺癌的镥-177。
核能本身是一种能源,更是一种资源。在卢铁忠看来,核能领域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的一个途径,就是不断推进创新研发工作,围绕工业发展以及人类生命健康需求,探索核能的多用途利用,不断释放新质生产力的潜力和价值。
秦山核电站1991年12月并网发电至今,见证了我国核电技术更迭升级、多堆型多机组安全高质量建造运营、核能多元综合利用的发展历程。秦山核电基地钴-60国产化生产之路,就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例证。
卢铁忠介绍,钴-60是金属元素钴的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食品保鲜、工业探伤、γ手术刀等诸多领域。“如今,我们保障了全国70%以上的工业用的钴-60,100%医用钴-60,并且实现累计出口100万居里以上。”
他进一步透露:“用来监测幽门螺旋杆菌的同位素碳-14,预计今年4月可以向市场供应。”
此外,卢铁忠介绍,秦山核电站机组还利用冬季剩余热能,实现给周围城市居民供暖,代替了原来碳排放比较高的煤电供暖;中核集团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高温气冷堆,高温蒸汽将来进一步达到850摄氏度以上,能够满足绿色制氢要求,这些都是核能对于整个社会的创新价值体现。
“可控核聚变的路越走越实”
卢铁忠另一份提案内容是建议推动快堆发展。根据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发展热中子反应堆(简称“热堆”),第二步是发展快中子反应堆(简称“快堆”),第三步是聚变反应堆。目前我国以及全球绝大部分堆形都是热堆,按照行业协会预测,如果以2060年“碳中和”为目标开展热堆建设,全球已探明铀资源只能使用约200 年。
卢铁忠表示:“应加大快堆推进力度,因为快堆能够把铀资源的使用效能提升60倍,也就是说原来只能供应200年的铀资源,未来可供应12000年。”
他介绍,大力发展快堆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中核集团在人才队伍、技术力量等方方面面已经做好准备,国内相关设备制造也已经不是问题。
对于核能发展第三步的“聚变堆”,卢铁忠也传达了信心——“我们正在可控核聚变推进道路上越走越实”。
“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用能不是聚变能就是裂变能,核裂变已得到实际性的应用,核聚变技术研发也正在加速推进中。”卢铁忠介绍,去年年底,中核集团联合国内几十家高校、研究院和企业成立创新共同体,共同推进可控核聚变早日实现。
中国电力报
全国政协委员卢铁忠:
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守护核电安全
2023年以来,我国核电行业成绩斐然,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等获国家核准,安全运行纪录连续多年保持全球领先。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当前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新质生产力在核电领域如何落地?全国两会期间,中能传媒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
中能传媒:您今年的提案关注点有哪些?
卢铁忠:今年我的提案主要聚焦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议把核能纳入国家绿色政策体系,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核能是接近零碳的能源,但是目前从我国或者全球范围来看,还没有彻底把核能纳入绿色能源体系。而一旦明确了核能的“绿色能源”属性,就可以让包括用户在内的各方清晰了解到核能低碳的特征,可以在改变相关人员的思维认知方面发挥较大作用。目前我国核电产业在技术、体量等方面,都完全有能力、有义务去促成对核能绿色属性的认证,如果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完成,相信也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认证核能具有绿色低碳属性的高潮。
第二个提案主要从能源安全角度出发,建议大力发展快堆技术。目前我国的核电技术绝大部分都是热堆技术,而快堆技术相比热堆技术,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将核燃料的利用效率提高60倍。按照相关测算,目前已探明的铀资源只可供全球使用200年左右,而且我国铀资源也相对较少。如果批量化推进快堆技术,我们就可以让铀资源的使用效能提升60倍,也就是从原来的供给200年,提升到了12000年。这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彻底消除了核能发展中铀资源短缺的瓶颈问题,也可以让核电在能源安全保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目前我国在人才队伍、技术力量以及设备制造等方面,均具备发展快堆技术的基础,所以此次我也建议加快快堆技术的发展,从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最终顺利实现碳中和。
中能传媒:对于核电产业目前您主要关注哪些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哪些挑战?
卢铁忠:作为核电行业的从业者,我们最关心的首要还是安全问题。核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核电的安全管理水平、核安全文化建设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期积累。因此我们需要始终怀揣对核安全的敬畏之心,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守护核安全,不断优化核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全员的核安全文化水平。
其次,我比较关注核电厂址的选择和保护情况。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要提供绿色低碳的能源,在此过程中离不开核电产业的助力。而随着核电机组数量的不断增长,核电厂址就会成为十分重要的资源。我们也呼吁地方政府要对已经明确或者潜在的核电厂址做好保护。同时作为核电企业,我们要积极联合地方政府做好相关的厂址维护工作,国家层面也需出台相关规定或政策,保障核电厂址不被用作他用。
第三是聚焦公众沟通。应该说目前“邻避效应”在核电行业内普遍存在。一提到“核”,可能公众首先想到的是核武器、核辐射,可以说,目前除了从业人员,真正意义上了解核电的人并不多。因此,我希望国家层面可以推出或建设更好的科普宣传平台,让公众更好地认识核、了解核。当然,这也对核电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核科普宣传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并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共同推进核科普工作,让公众进一步认知核电,了解核能的多种用途,这是我们的职责使命。
中能传媒:您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您认为核电领域有哪些新质生产力的体现?
卢铁忠:应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认为关键还是要在科技创新方面下功夫。
新质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应的是旧的生产力。具体到核能领域,在公众的认知中,可能认为核能只用来发电,但是我们早已开始探索核能的多元利用。比如中核集团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高温气冷堆,其蒸汽温度可以达到540摄氏度,刚好适配于石化行业的用汽参数。目前石化行业的工业用汽主要来源于火电,未来如果我们使用核电替代火电向石化行业提供工业蒸汽,可以进一步减少碳排放。例如3月2日,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中国核电旗下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正式开启联合调试大幕,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连云港石化基地提供480万吨工业蒸汽,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同时每年为石化基地节省了70多万吨碳排放指标,提供了更多的环境空间。这其实就是推进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其次,我们在浙江秦山、山东海阳等地都实现了核能供暖,替代了以往的供暖方式,这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一种体现。
另外,我们也在利用核技术生产同位素。比如我们在秦山核电基地生产同位素钴-60。此前,我国的钴-60大多需要进口,但是目前我们已可满足国内100%医用钴-60的需求,可以说创造了非常好的社会价值。所以我个人感觉,今后人类生命健康也会需要核来保障,我想这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当然,核能还有其他很多用途,需要我们的从业者共同探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