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是我国自主设计、国产化制造的三代非能动核电机组,是中国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重要成果。为让核电机组早日投产,建设者们从春节期间开始,就一直没有休息,奋斗在岗位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建设现场,了解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
一大早,在海阳核电3号机组施工现场,90后核电机械工程师姜磊正和安装人员进行吊装前的沟通,马上他们就要吊起一个重达986吨的“大铁环”。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机械工程师姜磊:进行了一个临时打磨,调整了一下吊带绑扎的位置,人员整体的从这往上推。
经过起钩、悬停、调整、下落等系列动作,历时1小时59分钟,大铁环成功吊装就位,这是核岛钢制安全壳的第一个筒体模块。钢制安全壳是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的重要安全屏障,也是核反应堆主要设备的安装空间,它就像一个圆顶的“大房子”,守护着核电机组的安全。而要让这个总高度60米的“大家伙”顺利封顶,需要吊装4个这样的大铁环。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机械工程师姜磊:就是像搭积木一样,相应模块化的一些物项逐层往上累加。安全壳它整体的直径大约是在40米左右,精度达到了毫米级,可以说是达到了万分之一的精度。
如同“搭积木”一样的模块化建设,是海阳核电3、4号机组技术特点之一。和传统建设方式相比,模块化施工精度高,在缩短建设时间的同时能够提升核电安全性。核电的安全性是区分核电技术的重要特征,海阳核电3、4号机组采用的是目前世界最先进、安全性最强的第三代核电技术“CAP1000”。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设计管理处设计工程师周若凡:这个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极端事故条件下,72小时之内依靠水的重力,就能保证机组的安全。我们借鉴吸收1、2号机组工程建设的经验,设备的制造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随着项目的推进,我们3、4号机组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79.6%。
国产化率不断提升是山东核电人坚持创新的结果。到2027年,这两台百万千瓦级的大国重器将并入山东电网,而海阳核电也将拥有4台大型核电机组,每年能为山东提供绿色电能400亿度。
国家电投核能发展总工程师 山东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放:400亿度就是能够满足5100万居民生活用电需求,超过山东省一半以上人口,每年节约原煤在1710万吨左右,减排二氧化碳3200万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8.8万公顷。
眼下,和3、4号机组同时开工的“暖核一号”三期900兆瓦核能供热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在下个供暖季,将向烟台莱阳、威海乳山进行跨区域供热,能够满足50万户居民清洁取暖需求。在海阳,一个集绿色发电、核能供热、海水淡化的能源综合利用基地正在形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