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陈念念院士 | 潜心科研淡名利 矢志为国铸重器

2022-12-22 08:46  来源:核理化院    陈念念  同位素  核工业

陈念念,1941年出生于上海市,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院长,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核材料与核燃料专家、工程物理专家,中国核学会理事等。


陈念念,1941年出生于上海市,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院长,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核材料与核燃料专家、工程物理专家,中国核学会理事等。

陈念念院士一生为核、矢志报国,用自己长达57年的拼搏奉献践行了对党忠诚、为国担当的坚定信念和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崇高理想,作为我国著名的核材料与核燃料专家,在专用设备研制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书写了灿烂篇章。

1964年,23岁的陈念念被分配到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工作,从事同位素分离技术研究。他从值班运行人员做起,在科研一线工作了20余年。那时的陈念念,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事,每天晚上要去办公室或实验室看文献,整理学习资料,即使周日也很少休息。

任值班员期间,陈念念工作认真负责,动手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他负责主工艺系统的正常运行,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不但熟练掌握了主工艺系统的原理、流程和操作方法,还全面了解了其他各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操作。陈念念曾爬到7米多高的天车上去排除系统故障,自己动手拆装系统中的机器设备。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为陈念念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1年,陈念念开始从事同位素分离技术研究,并于1984年担任工艺运行研究室主任。在这段时间里,他主持建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带领团队开展多次大型工艺试验。1986年,由于工作需要,他从科研一线转向了科研管理岗位,8年时间,陈念念一步一个脚印,开创性开展各项工作。

虽转到了科研管理岗位,但陈念念坚持深入科研第一线,只要工作需要,他会立刻换上“白大褂”出现在科研现场,对待重要数据、节点、方法做到时刻“心中有数”,掌握“第一手”资料。基于此,他经常能在工程科研的关键阶段做出正确决策或提出具体思路。多年在科研管理岗位锻炼,让陈念念具备了主持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

1994年,由于核工业发展需要,陈念念开始负责主持先进专用设备的研制任务。此设备要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开发研究难度很大。作为技术总负责人,陈念念主持制订了周密的研制计划,协调安排以核理化院为主的各参研单位分工协作,同时提出了关键技术安排研究、总体设计试验等多方案进行比较和优选。

他认为要尽量吸取国内、外成熟技术,将工程化、工业化应用作为最终目标贯穿研制过程始终,尽早开始可靠性考核试验。他还亲自参与和指导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加快了研制速度。经过团队不懈努力,该设备最终研制成功并大批量投产,成为中国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专用设备。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陈念念的真实写照。几十年来,除在内部发表几十篇论文和主编内部书刊外,他没有公开发表过一篇论文、出版过一本书籍,没有做过一次公开的学术报告。对此,他无怨无悔,在他看来,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注定要低调行事做人。

陈念念为核事业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工作期间,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1991年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对此,他从心底里由衷地感激:“国家给我的荣誉太多了!其实我没有多大的本事,只不过碰上了其他人没有碰上的机遇,又得到了大家的鼎力支持,如此而已。”这就是陈念念——一个才华横溢却又低调谦逊的科学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培训报名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