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女功臣”王承书自述传奇人生

2022-06-25 19:57  来源: 中国核工业    王承书

在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的档案室,珍藏着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理论奠基人王承书的187本笔记本以及各类手稿。工整的手书,娟秀的字迹,让人赞叹不已。半个多世纪的岁月积尘、时光磨砺,泛黄了纸张、磨损了纸角,却无法褪去烙印在笔记上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倾尽毕生心血的忘我奉献,亦无法遮掩笔记背后写就的一代才女的传奇人生。


在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的档案室,珍藏着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理论奠基人王承书的187本笔记本以及各类手稿。工整的手书,娟秀的字迹,让人赞叹不已。半个多世纪的岁月积尘、时光磨砺,泛黄了纸张、磨损了纸角,却无法褪去烙印在笔记上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倾尽毕生心血的忘我奉献,亦无法遮掩笔记背后写就的一代才女的传奇人生。

在王承书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走进王承书档案室,独家整理了她珍贵的自传,以此展现她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为后人启迪心智和锻造精神提供更大动力。

我出生于世代书香家庭,从四岁半入学直到大学毕业都是在教会学校读书。青少年时期家庭经济状况很好,入的又是贵族学校,加之家庭环境的影响,很自然地就将我塑造成一个知识分子。

童年时家庭复杂的情况,使我痛恨封建社会。我的学生时代,国家外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内受军阀与反动政府的统治,让我形成了浓厚的民族主义思想;家庭的教育和父亲的规范,又使我规行矩步,“日三省吾身”。我的人生哲学是“与世无争”、“独善其身”,大有“孤芳自赏”之概。这些思想支配了我前半生的生活与行为。“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时,激于爱国义愤,我曾先后学习无线电收发、大地测量与护理,准备投入抗日战争中。

青年王承书

1941-1956年,我在美国学习与工作,度过了成年的三分之二时光。在美国初期,我对学习是很认真的,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严格的,念念不忘同胞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回国为社会服务的心很迫切。解放前夕我已在美工作,时刻关注祖国的情况。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一封封家信感受到祖国的变化。抗美援朝的消息传来,引起了我极大的不安。那时,我已经知道国内情况好了许多,我国国际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依旧担心在我国元气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时候,与这样的强国交战,如果战事失败将会影响国家的前途。其实,我也有个人的考虑牵扯在内,我身在美国,战事发生起来将是很不方便的。我最后下定决心,在必要时宁愿前往集中营也不能做不利于祖国的事情,心里便安宁下来了。这以后的五年光景,我对祖国比以前更加关心,回国的心情也与日剧增,甚至于有较长一个时期由于不能回国而很焦急。

1954年春,日内瓦会议公布的中美两国侨民(包括留学生)可以自由归国的消息传来,我很高兴,和爱人立刻就申请了回国。

 

王承书手写笔记

当时决定回国的主要原因,是爱国主义思想促使我愿意回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时,我对新中国的认识只是: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欣欣向荣地发展,共产党在短短的时间内使祖国一改近百年落后挨打的面貌。1956年10月6日是我难忘的一天,虽然那时还没意识到这将是我真正有意义生活开始的日子。在回到了阔别15年的祖国土地上,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心里说不出的兴奋。然而当迈过国境线的时候心中又有些忐忑,不知道我们的前途将会如何。

回国的初期,虽然在生活上有时会感到有些不方便,但是看到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我的心里是高兴的。回国以后的前20个月里,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同志们多方面的帮助下,我比较快地了解了国内的情况,顺利地投入到工作中。1958年,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干劲冲天。那年冬天,我到华东各地出差了一个月,青年人建设国家的热情大大地鼓舞了我。是年三月,去苏联实习的收获是大的。除了业务上的收获外,在莫斯科的3个月中,苏联朋友的热情使我深受感动,这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这对于一个在西方度过15年的人,意义是深远的。

 

王承书笔记

1959年秋,核工业部党组织让我作为特邀代表去参加全国群英会。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是实在担不起的光荣任务,也是党给我的莫大鼓励与鞭策。会议期间,我听到了许多关于国内大好形势的报告和代表们介绍的一件件一桩桩的英雄事迹,我感到无比兴奋,同时也树立了积极投入事业的决心......

王承书的自传就写到此处

之后她的故事很多国人耳熟能详:海外深造取得举世瞩目学术成就后,毅然回国 从零开始,她三次转行,肩负起国家的重托,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批高浓铀。从国际科学界一颗耀眼的明星,到鲜为人知的国家核事业守护者,她不计个人得失 隐姓埋名30余年用科学光华,筑牢了共和国安全基石,照亮了核事业来路……

而由她亲手写就的、叠罗成山的笔记,

见证了她几十年的躬耕不辍,亦见证了该领域的跨越发展。 而烙印在其间的所思所想,每一个公式、每一次计算;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忘我的奉献精神,无疑都成为核工业的财富,滋养着一代代核工业人阔步前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培训报名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