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核电:破解时下核电发展困局的重要举措
——基于对中广核生态核电项目实践的观察
5月25日,中广核惠州太平岭核电项目一期工程1号机组常规岛安装工程在广东惠州举行开工仪式。作为我国首个生态核电示范项目,该工程6台机组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500亿千瓦时,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动力,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核电技术日趋安全、清洁、高效,生态核电的概念应运而生。“在核电站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及其退役全寿期内,生态核电旨在遵循项目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这一理念基础,而取得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国广核集团提炼出了生态核电的应有内涵、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探索出生态核电理论并逐渐投入实践,打造出核电发展的新时代模式,并力求在业内形成普遍共识与示范效应。业内人士指出,这体现了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理念的最新认识和发展方向的深化转型。
从“三生论”到“五条原则”
2019年,在“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和国家安全日”活动上,国家能源局提出建设“安全核电、科技核电、生态核电和高效核电”的倡议。中广核集团积极响应,提出生态核电理念,得到行业监管部门及业内的高度认可,生态核电示范项目建设随之在广东惠州拉开帷幕。
核电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共生、互生和再生的“三生论”关系,是生态核电的基础理论,要求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建立可持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一方面,通过技术、设施优化和改造,使核电站对周边环境影响降到最小;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设计布局,使核电站在建设的同时,能够让周边自然环境尽可能保持原有形态。
针对“三生论”,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禹民认为,生态核电项目是基于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现行经验而提出的新的要求,在传承一致性、安全性、经济性、自然与社会统一性、灵活性五条原则中予以充分体现。
具体来说,核电站选址、设计、建设、运营和退役全周期,应考虑更大程度缩减环境影响和资源占用,结合周边发展规划与地方协同共融。在选址阶段,更注重厂址适宜性,细致衡量拟建核电项目的规划容量对周边区域环境质量的潜在影响,最大程度压减不良影响;打破原有“封闭”的概念,在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前提下,变“封闭”为“局部封闭与总体开放相结合”,实施非核心区域的开发共享,即灵活实现非核心区的服务社会化、通用设施共享化,让神秘的核电站成为居民社区的“后花园”。在运行阶段,重点监测核电项目运行中各类放射性及非放射性污染物的实际影响,在规程中适度扩大信息公开程度,将社会与相关企业纳入社会责任与融合发展评估体系,使公众从“邻避者”逐渐转化为核电建设“决策者”。此外,充分考虑周边产业、交通、居民点、保护区等社会方面发展需求,帮助解决周边群众的就业、道路、居住、教育等现实困难,打造相关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区域就业,带动地方产业升级,使项目与地方群众共享经济红利。
中广核集团党委常委束国刚认为,由“核电站”到“生态核电站”,绝不仅仅是两字之差。在环境保护要求日益提高、社会公众更广泛参与项目落地决策的今天,生态核电是破解时下核电事业发展困局的重要举措。
从规划变实景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区位发展规划的重点,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思考能源产业如何对接区位整体性建设,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地区发展质量。核电项目作为能源保供和产业发展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被给予较高期望。
将维护生态环境和谐全面融入核电站的规划、建设及未来运营计划中,是中广核惠州核电太平岭项目的整体指导思想。
该项目在主厂区空间布局上主动避让厂址周边的自然景观、原始海滩、无人岛礁、文化古迹;在规划中,施工方案设计时采取了避让取水、隧洞远排、施工区域退让等措施,施工过程中对水质、大气、海洋生态的影响进行定期监控,保障施工期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在施工完成后及时恢复施工现场植被,保证水土流失防治达到较高水平。
在核电理念社会性交流层面,常态化进行公众沟通与社会面科研工作受到充分重视。惠州核电协同地方政府围绕推进“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生态核电”课程进课堂,协同地方环保公益协会创新开展生物多样性走廊建设活动。携手华南理工大学、惠州学院等高校,对核电站厂区、考洲洋、海龟自然保护区等海区的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以及周边陆域动植物等情况进行常态化监控。
如今,生态核电的建设经验与指导思想正在行业内不断延伸。
在同粤港澳大湾区自然区位条件类似的长三角地区,中广核苍南核电在惠州核电实践基础上,力图实现核电项目与该地区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发展。
“推进一个项目、带动一地经济、造福一方百姓”。苍南县政府与中广核苍南核电公司构建了集参股核电、绿能小镇(含产业)、交通共建、就业本地化、工业、旅游、供电、抽水蓄能电站为一体的社会价值共同体。将核电用水、用电、土石方消纳等工程项目与地方相结合,让核电开放、透明,也让周边民众能分享核电项目落地带来的效益。
项目吸引核电关联企业落户绿能小镇,以核电项目带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转变,拉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和更广泛的行业合作。2021年底,全国首家由地方政府、高校、核电企业合作搭建的放射医学与核技术应用研究平台浙南放射医学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投用。参建单位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认为,苍南核电项目带动了核医疗产业蓬勃发展,发挥出示范引领效应、人才集聚效应、产业转型效应,必将为推动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增光添彩。同时,随着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苍南核电项目与周边民众关系越来越紧密。惠核公益基金会的设立,为项目所在地修路搭桥,架设路灯、学校募捐,核电科普志愿者们时常走进学校,为同学们开展“清洁能源科普课堂”。
中广核集团按照我国核电指标评估体系对苍南核电项目进行生态发展效益评估,评估分值超过90分,苍南核电在实践中“与地方融合发展模式”可为中国核电建设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生态核电的最终目标是以最低的自然环境影响和最少的资源占用,达到最佳的社会和谐,实现生态价值转换。为建设核电而超越核电。”中国能源研究会特邀副理事长谭建生认为,生态核电实践,是对核电产业要求从安全清洁提升到生态共融,由环境相融提升到环境共生的庄严倡议,是响应时代要求的必然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统筹谋划,所得实践经验完全可为业内所借鉴。而倡议之下,还需要政府、核电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共同投入生态核电理念的实践。在核电项目的每个工程,工程的每个阶段,每个细节,更需要人人参与。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