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生态受媒体形态演进、算法技术变革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事实让位于情感的“弱事实、强情感”的情感驱动特点。对此,涉核企业应高度重视涉核舆情的高敏感性、高关注性、易引发高恐慌性与“后真相”时代舆情的情感驱动性产生联动风险,加快完善涉核舆情正向情感引导机制,提升核工业舆情应对能力。
一、“后真相”时代涉核舆情风险分析
“后真相”(Post-truth)指“在塑造舆论方面,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有影响力”,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情感的宣泄而忽略事实本身,产生主观认知在前客观事实在后、真相被言论遮蔽的舆论异化现象。“后真相”时代涉核舆情具有更严峻的情感驱动风险。
1.涉核舆论情感驱动进一步弱化主流话语权威性。
在原有的信息传播范式下,涉核企业主要委托主流传统媒体进行涉核事件的报道,叙事话语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媒体平台使民众可随时随地发表意见,进而塑造了“人人都可发声”的全新信息化社会。这既方便了民众发表观点和看法,也为部分民众宣泄情绪和发布非理性言论提供了空间。在涉核事件中,部分情绪化的民众不问具体缘由,在主观情感的驱动下,发布、传播质疑涉核企业公告和主流媒体报道等非理性言论,并通过各类新媒体将这种非理性的情绪感染扩大化,进一步弱化主流涉核话语的权威性。
2.涉核舆论情感驱动加剧了民众不必要核恐慌。
核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般民众缺乏足够的核安全知识,对核的概念基本停留在“核辐射”“核事故”等负面认知层面,普遍存在一定的恐核心理。在“后真相”语境下,涉核信息更加真伪难辨,部分民众变得并不十分关心他们获得的涉核信息是否真实准确,而是更在乎舆情走向是否符合其对核恐慌的共鸣和情感认同,涉核信息真实性、科学性和经济性都存在被掩盖和曲解的风险。尤其若伴随涉核利益主体因误解或为争取自身利益而采取情绪化举动时,进一步加剧了不必要的核恐慌。
二、涉核企业完善舆情立体
应对机制对策建议
(一)优化涉核舆情应对防范机制
1.改善重大涉核项目事前评估机制。
各重大涉核项目应成立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在国家重大节日、重大项目决策出台,以及重大工程节点完成之前,针对不同涉核相关主体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尤其重视评估涉核利益直接相关人员的状况,注重从受众情感角度出发,以科学、合法、有效的方法及时防范可能的情绪化扩大风险。
2.加强对目标人群的涉核舆情监测预警。
涉核企业应组建舆情监测机构,针对重大项目深化与政府舆情监管部门、媒体舆情监测机构的合作,实施常态化的重大项目涉核舆情动态监测,注重监测和分析重点人员的情绪状况,及时了解掌控相关涉核舆情信息。以深化内外合作方式,不断提升涉核舆情监测技术和能力,积累涉核舆情热点和目标人群的特征信息,以做到及早锁定涉核舆情的源头。
3.制订以受众为重心的涉核舆情应对预案。
涉核企业应重视制定科学的、更重视受众情感的涉核舆情应对预案。根据事前评估和监测预警结果,深入分析涉核舆情的产生动因、关联人员、利益关系、风险影响等特点,提前研究以受众情感为重心的应对预案。当涉核舆情发生时,及时启动预案,及时将受众的情感驱动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应定期演练涉核舆情应对预案,并逐步完善。
(二)完善涉核舆情应对正向引导机制
1.正面温情发声,重视首发效应。涉核企业应转变舆情应对观念,重视正面温情发声,以主动塑造涉核事件客观、科学、温情的“第一印象”。逐渐打破核工业长期以来的神秘色彩,通过多渠道的主动对外发声,增强核工业的开放性、透明性、关怀性,尽力赢得民众信任,提升涉核企业对外发布信息的公信力和认可度。
2.开辟绿色通道,提升舆情应对效率。涉核企业应开辟重大紧急舆情绿色通道,大幅提升涉核舆情应对效率。当前,在网络信息技术加持下,涉核舆论情感驱动的传播范围和速度都超乎想象,若应对不及时,负面情感驱动和共鸣的影响将越来越大,舆情应对难度会成倍增加。因此,在重大紧急涉核舆情处理期间,涉核企业应打破逐级汇报等日常流程,为舆情应对相关部门开通直接汇报主要领导和指挥各部门的绿色通道。
3.强化外联合作,以技术提升舆情应对的精准度。加强与网络信息执法部门、媒体平台等合作,重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舆情应对的精准度。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广域覆盖优势,在重要的新媒体平台等对涉核舆情重要目标人群进行持续跟踪、监控和预测。根据应对预案实时向各媒体发布信息,与执法部门深化合作,依法对持续发布不实涉核信息的平台等进行整治。
4.关注受众情感,做好科学、正向引导。应重视安抚涉核事件中的受众情感问题,避免在舆情应对中进一步激起受众情绪反感,导致事态扩大升级。“后真相”语境下,舆情走向与民众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受众的情感需求,尽力消除受众的误解,安抚受众情绪。同时,重视通过专家、学者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涉核舆情进行科学、正向引导。
(三)强化涉核舆情应对保障机制
1.加强后续跟踪反馈机制。
涉核企业应重视设立舆情跟踪反馈机制,不断总结舆情应对的正面经验,逐步形成舆情应对案例库。同时,要定期对原舆情的相关重点人员进行跟踪管理,重视对其进行正向情感引导,防止涉核舆情再次发生。针对涉核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应通过正面宣传等,重新树立涉核企业客观、正面、温情的形象。
2.打造多维人才培养平台。
涉核企业应共同打造由政府、高校、媒体、社会团体等相关专业人士参与的涉核舆情应对合作平台。依托合作平台,组建涉核舆情专家库、案例库、应对预案库等,通过多维度的主题交流、研究合作、项目委托、专项行动等,深入分析涉核舆论的情感驱动特点、难点等问题,凝聚各方智慧,形成针对民众情感驱动的涉核舆情应对高质量研究成果和决策建议。期间,涉核企业也应大力培养其内部擅长舆论情感引导的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开展研究、实施培训、参与舆情应对实战等,培育既掌握“后真相”时代舆情应对技能,又具备可与各方密切合作的专业人才队伍。
3.优化面向民众的互信沟通机制。
涉核企业应定期向民众宣讲核能利用的安全知识和经济效益等,提升民众对核能利用的接受度。重视与涉核项目当地民众形成长效化的互信沟通机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协助改善当地民生,包括增加当地就业、改善基础设施等,与当地民众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