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飞机爆炸中,他用血肉之躯竖起一座雕塑

2022-04-12 09:03  来源:中核集团    郭永怀  核工业

郭永怀的一生壮怀激烈,儒雅清矍的外貌下面有着显而易见的侠风义骨。想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礼炮声在天安门城楼响起后,千千万万的海外学子渴望早日归来建设新中国,纷纷采用各种方式排除美国当局设下的障碍,那其中,数郭永怀的方式最为绝决。


最为绝决的归国之态

郭永怀的一生壮怀激烈,儒雅清矍的外貌下面有着显而易见的侠风义骨。想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礼炮声在天安门城楼响起后,千千万万的海外学子渴望早日归来建设新中国,纷纷采用各种方式排除美国当局设下的障碍,那其中,数郭永怀的方式最为绝决。

那是在一次师生篝火晚会上,这位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将自己多年来撰写的书稿与收集整理的笔记资料悉数带了过来,当着所有人的面,将它们一叠一叠地投进了熊熊篝火。在场的人们惊呆了。


1956年郭永怀在美国参加师生篝火晚会

妻子李佩最先醒悟过来。当她帮着丈夫完成全部焚毁行动后,心里异常清楚,此举将为他们全家回到中国扫除了最要害的障碍,而丈夫的那些研究成果与知识积累也并非消失殆尽,它们犹如枝繁叶茂的大树,早已深植于丈夫的大脑之中。


1953年郭永怀、李佩和女儿郭芹在美国

此时的郭永怀,已在国际学术界如日中天——他与学兄钱学森一起,用论文加实验数据的方式,首次在数论中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为解决跨声速飞行中的理论问题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与此同时,他还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正在进行中的三大攻关课题的主持人之一,课题完成之后的巨大荣誉与利益,已经在向他招手了,但郭永怀归心如磐,义无反顾!

 


1956年郭永怀(左一)和夫人李佩(左二)在回国船上。

总是与学兄钱学森携手并肩

郭永怀的海外归来在当时是个大事件,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接见了他。这位携全家回国的大科学家远渡重洋而来,少不了会有生活安顿中的种种匮乏,但面对周恩来总理的关切询问,郭永怀的回答却只有一句话:“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回国后工作中的郭永怀

郭永怀很快投入了工作,给他的任命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这让他再次与学兄钱学森携手并肩。此时是1956年,这两位正副所长以身体力行的姿态,共同倡导了高超声速流动和电磁流体力学的研发与推进。他们两人这种颇具远见卓识的提前布局,直接催生了新中国第一个有关爆炸力学的科学规划。四年之后国家开始发展核武器,爆炸力学便及时地成为了核武器试验中的重要方面军。

 

1961年9月郭永怀在中国科技大学作学术报告

此前的郭永怀,曾刻意远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他看来,“力学知识只能用于和平目的”。深知郭永怀的钱学森并未勉强他,只说这是个关乎中国国运的大工程。最终让郭永怀彻底改变心意的,就是“国家安全”这个至高无上的理由。

就此,已是“九院”副院长的郭永怀第三次与学兄钱学森携手并肩,开始了将力学进行武器化的一系列大动作——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反导弹系统等等。其中最重量级的,就是核装置的引爆方式。


郭永怀(右二)与钱学森(右一)在会议上

郭永怀的核装置结构设计堪称经典,既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也一直是中国第一代核武器投爆的首选方案。

然后,郭永怀又以同样的激情参与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的研制,他负责的领域是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的回地研究。那些年里,不到半百的郭永怀已两鬓斑白,愈发瘦弱的身躯内却有着愈发强劲的能量。他每天一大早就来到试验现场,常常十多个小时不肯离开,就为了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置;到了饭点便席地而坐,与大家边吃饭边继续研究;遇到难题又通宵达旦地去面对,那些至关重要的破解,几乎都发生在连绵不断的日落与日出之间。

郭永怀与年轻同事们交流讨论

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常常让郭永怀和他的团队陷入风餐露宿和忍饥挨饿的生存困境,但郭永怀的回应总是慷慨激昂:“……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辱。”

爆炸与烈焰中的生命绝唱

这位生于山东荣成的农家子弟,一生中所有的重大选择都质朴而纯粹,热血而睿智,于轰轰烈烈之中透着绝对的忠诚。1968年12月5日凌晨是他生命之歌的绝唱,他乘坐的飞机在离地四百米时突然失控,直接坠毁。

在爆炸与烈焰之后,人们震惊地看见了一座人体雕塑——郭永怀的遗体与警卫员牟方东的遗体呈紧紧拥抱之态,两具烧焦的遗体中间是一只完好无损的公文包。此时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实验已接近尾声,公文包里的资料就是郭永怀刚刚发现的重要线索,他匆匆搭乘飞机回京,正是要尽快验证这一重要线索……

 


中科院力学所郭永怀塑像

郭永怀的战友们擦干眼泪,很快验证完成了郭永怀用血肉之躯保住的试验线索。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成功爆炸!将生命定格在59岁的郭永怀,被国家授予“革命烈士”光荣称号。

2018年7月,两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分别被命名为“郭永怀星”、“李佩星”。从此,这对科学家伉俪相守相望于星空之中,永不分离……

作者刘宏伟:原八一电影制片厂文学部高级编审,原八一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多部文学、影视剧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培训报名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