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琦:设立国家科研专项,加强我国核领域基础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要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核基础研究是核事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根基。对此,在此次“两会”期间,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罗琦。
罗琦认为,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战略格局深刻演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核领域基础科研是先进核动力、先进核材料和核技术应用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加强核科技基础科研,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研究,整体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实现建设先进核科技工业体系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核工业,推动我国建成世界核工业强国提供坚实基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战略支撑和力量保障。
核科技自立自强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迫切和重要
罗琦说:“核领域基础科学主要涉及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以及放射生物学等领域,是核能利用、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三大产业发展中的基础科学,是核事业生存与发展的先导和基础,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标志。核科技始终是各核大国高度封锁、严密把控的尖端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核心技术。只有更好地加强核领域基础研究,打好基础,才能实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建设核强国的目标;才能更有效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才能面向‘十四五’,将核工业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核科技作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基石,在大国战略竞争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核科技自立自强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迫切和重要。实现核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在于全方位加强我国核领域的基础研究,在科研经费、人才培养、专项建设、基础研发平台搭建以及创新实验室的设立等层面进行投入与加强。
▲ 秦山核电
基础研究恐成为制约我国核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短板”
针对现阶段核基础领域存在的问题,罗琦认为:首先是核领域基础研究经费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核工业改革大幅调整,核科技投入大幅减少,核科技力量建设严重弱化,核领域基础研发投入与美俄差距逐渐拉大。当前研究难点越来越向基础性、前沿性方向聚焦,一些基础理论、先进材料、先进手段的差距导致了我国存在核科技创新“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少、跟仿模式未完全摆脱、创新体系性不强等问题。从现阶段看,核基础科研需要高强度持续投入,提前规划布局,加快弥补核基础研发的“短板”。
其次是核领域基础研究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先进核动力更好更快发展。先进核动力发展离不开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等核领域基础学科。美、俄等核强国一批先进核动力技术不断转化为国家战略与产业能力,得益于其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基础科研投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强调,我国瞄准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将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我国核科技事业发展,但一些基础理论、先进材料、先进手段限制了核科技的发展,科研院所发展面临人员、设施以及技术不足等困境。当前,中核集团各科研院所肩负着自“两弹一艇”以来最为繁重的科研任务,但基础研究薄弱、历史欠账多等问题逐渐凸显,基础研究恐成为制约我国核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短板”,亟需大力加强。
塑造核工业原始创新“动力源”
对于核领域基础研究的发展,他建议:一是要设立国家核基础科研专项渠道,建立基础科研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将科研院所全部纳入基础性科研院所稳定支持范围,合理有序部署一批核领域基础科研重大项目,实现核基础科研可持续发展,塑造原始创新“动力源”。
▲ 核电装料
二是要尽快实施“空天、海洋和陆地先进核科技专项”,通过科技创新,实施集智攻关,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先进核技术在空天、海洋和陆地新的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助力航天强国、海洋强国和核能强国建设,服务于新时代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注重精神传承与人才培养。“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这才是科研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在采访中,罗琦不止一次提到,现阶段科研人员要将老一辈核工业人的精神传承下去。当前,核工业又涌现了一批从事基础研究的核科研首席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他们秉承着这种精神,勤勉认真地从事着核基础领域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种精神应该流传下去,在精神的鼓舞中夯实基础,共同推动核工业由大向强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