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杜燕飞)“核能作为清洁低碳能源,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核工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设立国家“核科学日”,加强核科普工作,为我国核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 受访者供图
王寿君表示,1955年国家作出了建立和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部署,我国核工业从此开启了创业历程。以1958年9月27日我国第一座实验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下简称“一堆一器”)正式移交生产为代表,我国核工业逐步发展壮大。
“‘一堆一器’为我国‘两弹一艇’成功研制作出了贡献,是我国核科技发展的象征,其蕴藏的丰富精神和文化内涵具有纪念意义。王寿君说,建议将每年的9月27日设立为国家“核科学日”,并以此为起点,普及核能知识,让公众了解核、认识核、接受核,来激发青少年喜爱核科学的热情,激励核事业工作者,推动我国核事业的发展。
在核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进程中,王寿君认为,可以推动高温堆与高耗能企业耦合发展。目前,高耗能企业面临紧迫的碳约束。
“高耗能企业的用能需求主要集中在电、热、氢等方面,一台60万千瓦的高温堆年发电量可达40亿千瓦时以上,且电力供应稳定。”王寿君表示,当前高温堆出口温度达到700-750℃,可以通过汽轮机抽汽,实现热电联产,用于100-400℃不同参数的工业和民用供热、供汽市场。
因此,王寿君建议,可以将高温堆为石化、钢铁等高耗能企业综合供能、供汽的示范项目列为国家科技专项,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和实践工作。加大力度推动相关企业协作,以稳定的零碳能源支撑高耗能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