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堆一器”移交生产仪式
2021年年初,通过翻阅相关档案,解开了一个“谜团”——原子能院以前的代号为什么叫“四〇一”?原来,这个代号与我国工业发展布局有关。1952年,国家按民用和军用将工业分为一机部、二机部;1956年增设三机部,主要负责核工业和核武器;1958年,三机部并入二机部,核工业相关研究和承制内容成为新二机部继兵器、坦克、航空之后的第四个主营业务项目。
“四〇一”这个代号,前一位表示业务类型,即核工业;后两位表示单位序号,即第一家。
(摘自《中国核工业》杂志2022年01期,原文如下)
如何让档案焕发全新生机与活力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 薛小刚
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事业。对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这样一家有着70多年历史的“老牌”科研院所,无论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还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都必须运用好档案这把“利器”,从中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
● 档案是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科书
档案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载,是最真实、最完整的历史记录,具有法律效应和极高的权威性。档案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最为生动的教科书,是再现真实历史场景的基本凭据,是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重要源泉。
原子能院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档案工作,建院初期的地契、单位组织机构变迁、“一堆一器”(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建设项目档案等至今依然保存完整。尤其是标志着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的“一堆一器”,先后入选了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国家工业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工程实物档案,“一堆一器”不仅是我国核科技发展的象征,更是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它们为中国核科学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核工业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实验条件,在“两弹一艇”技术攻关、和平利用原子能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如今,完成使命的回旋加速器已光荣退役,原有厂房目前作为实验研究和办公使用,其核心部件主磁铁展出于办公楼前;重水反应堆已安全停闭,整体建筑保存完整。它们相对而望,继续见证着中国原子能事业的飞速发展。
这些实物、史料、图片或影像档案,背后都蕴含着许多真实的故事和感人的精神,它们既是“故事汇”,也是“情感库”。在原子能院2021年举办的“学党史 知院史”知识竞赛中,有一题是“‘我愿以身许国’是哪位科学家说的?”答案是王淦昌先生。当年,面对组织上提出希望他参加领导原子弹研制工作,王淦昌掷地有声地回答:“我愿以身许国!”自此,他隐姓埋名17年,战斗在戈壁荒原,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制及地下核试验作出重大贡献。这种“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是共产党人不变的精神追求,原子能院的院训“以身许国 敢为人先 严谨求实”也将其置于首位。在党史上的不同时期,如此甘愿为党和国家事业“舍小家顾大家、舍小我为大我”的优秀共产党人,数不胜数。因此要善于利用档案来讲述党史,不断点燃人们的情感记忆与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
2021年年初,通过翻阅相关档案,解开了一个“谜团”——原子能院以前的代号为什么叫“四〇一”?原来,这个代号与我国工业发展布局有关。1952年,国家按民用和军用将工业分为一机部、二机部;1956年增设三机部,主要负责核工业和核武器;1958年,三机部并入二机部,核工业相关研究和承制内容成为新二机部继兵器、坦克、航空之后的第四个主营业务项目。“四〇一”这个代号,前一位表示业务类型,即核工业;后两位表示单位序号,即第一家。通过搜寻档案、追溯来源,让我们对原子能院、核工业乃至国家工业的发展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原子能院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教育、感召和激励作用,在深入挖掘和阐释研究上下功夫,突出红色主线,讲好原子能院和核工业发展故事;用档案更好地传承、记录、再现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创造历史的曲折历程和奋战足迹,引导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原子能一堆一器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揭幕
● 档案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
档案工作对于科研院所非常重要,是软实力的体现,是核心信息资产,更是建设智慧院所的重要数据源泉。档案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研究工作建立在充分掌握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需要经过严谨的实验规划,设计实验目标和方案,并通过大量的文献依据开展工作。因此对档案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是档案查询的基础,是主动索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科研档案,是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记录。这些档案可以使科学研究项目积累的知识得以传承、成果得以应用;让后继者更便捷地去学习、思考和创新;对科研任务部署、项目组织实施、技术路线选择、项目立项申请、管理流程优化等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原子能院不断加强档案工作,管理水平得到提升。2015年面积1000多平米的新馆投入使用,档案工作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同时,强化项目档案管理整章建制,形成了一套规范、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运行体系,并取得良好成效。档案馆先后荣获2项省部级“管理创新”奖。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实现了多样化发展,形成了良性成长态势。通过培训,对全院80多名专兼职档案队伍进行了优化,培养、选拔建立了项目档案评审员人才特殊队伍。针对日常档案整理工作中容易和反复出现的问题,原子能院还利用新媒体融合技术,拍摄制作档案整理微课堂,将档案整理知识转变为喜闻乐见的小视频,广受一线人员喜欢。
原子能院举办党史知识竞赛
● 新时期让档案焕发新活力
“十四五”时期,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和独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日益凸显,档案工作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更加突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新修订的档案法施行,迫切要求深化依法治档、提高档案治理能力和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档案信息、档案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加快档案开放、扩大档案利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档案工作环境、对象、内容发生巨大变化,迫切要求创新档案工作理念、方法、模式,加快全面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面对机遇和挑战,原子能院将加大力度,切实推动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院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步伐。作为原子能院中长期规划及数字化转型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一方面要加大档案管理数字化系统建设投入,完成与院办公协同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系统的集成;另一方面,要加快存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盘活老旧档案的利用价值,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业务端电子文件的在线归档,实现档案全文在线借阅,为院决策、审计、项目验收、科学技术研究、各类检查等管理活动降费增效。
二是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历史科学数据及科研成果是创新工作的基础,也恰恰是科研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科研档案能够完整再现科学研究活动的全过程,满足各方监管需要,应从科研项目立项开始,将档案工作要求纳入到科研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中,与开题论证、任务考核节点专家评审、设备开箱验收、结题验收等科学研究活动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通过同步进行档案专业技术指导和检查工作,协助科研人员及时收集和规范科研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字、图像、录音、录像等原始记录,从而保障科研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使科研档案的内在信息价值含金量更高,为后续使用者积累更多的知识财富,从而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三是深入挖掘档案资源,充分发挥档案价值。作为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我国唯一的“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工程性”核科研综合基地,以及引领国家核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原子能院的发展历程是新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沧桑巨变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当代科学精英科技报国的生动写照。应充分保护好、利用好从1950年建院以来的各类档案资源,挖掘馆藏老档案、讲好背后的故事、展示蕴含的精神,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为推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