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辽阔的北部边疆,连绵起伏的大青山南麓,坐落着我国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种类最齐全的工业基地——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承担着核材料、核燃料生产制造与科研任务。无数科研工作者扎根这里,默默无声,为中国核燃料事业奉献青春年华,兰州大学2007届校友王梅便是其中一员。
王梅,200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毕业后在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从事检测技术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线、AP1000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和环形燃料元件研制等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中核集团多个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
2007年,王梅从兰州大学毕业,进入中核集团从事核燃料元件制造和核材料相关生产研究。先后参与中核集团“龙腾2020”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第三届“鹿城英才”工程资金支持,以其名字命名的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王梅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获得全国五一巾帼奖状。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从事核材料和核燃料化学分析的检测实验室,中核北方王梅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承担着原辅材料、核燃料元件、核燃料同位素等分析任务。这个团队现有成员18人,平均年龄33岁。在日常工作中,她们牢记强军首责,以“敬业、专业、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自主研制完成了铀自动滴定系统、铀丰度自动测量程序的开发,完成了气相色谱仪测试系统、实验室信息化系统和自动液相萃取装置等自动化分析装置与数据处理系统,建立了全球首条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用基体材料检测方法7项,起草完成了多项国家、地方及核行业标准,研发了八氧化三铀等三种国家标准物质。
多年来,工作室主要从事无机材料的检测工作,作为高温气冷堆用燃料元件球的基体材料之一,有机物酚醛树脂的检测任务,成为了挡在工作室面前的一道难关。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生产线的工艺调试又急需检测数据作为指导,快速准确地建立一套检测方法成为了紧迫至极的任务。工作室的科研人员迎难而上,经过一个月加班加点地研究实验和反复探索,终于建立了酚醛树脂中杂质元素等7项检测方法,在关键时刻为生产线的建立和产品质量把关起到了支持作用。该方法得到了设计方的充分认可和同行业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面对着“零”项目经验的挑战,王梅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巾帼不让须眉,发挥着女性的韧性优势,树立“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的理想信念;追求“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奉献精神。
巾帼不让须眉,在核工业这样一个讲求创新、坚守奉献的行业里,他们不输男性,秉承创新精神、踏踏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探索,走出一条宽阔的道路来。先后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多项专利。在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状”之前,工作室就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巾帼标兵岗、自治区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包头市三八红旗集体,工作室负责人王梅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和包头市爱岗敬业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在核工业建设的战场,她们以女性独有的细致认真,对待着每一项细微的工作,以女性特有的坚韧,守护着代代传承的核工业精神,彰显着巾帼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