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荷兰核研究咨询集团于2019年完成首次熔盐核燃料辐射测试。
自从1940年代,二次大战之后,核技术迅速发展。除了核武器之后,核能发电也被广泛应用。传统核发电是利用铀元素作燃料的压水式反应炉,其运作原理是当核裂变发生时,一个较重的原子核会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和数个中子,例如铀-235(Uranium)会分裂为钡-144(Barium)和氪-90(Krypton)的原子核,在过程释放能量,产生大约1000℃高温,从而加热涡炉中的水产生水蒸气,再推动涡轮产生电力。铀-235核分裂时,会放出两至三个中子。如果附近有很多铀-235核原子,这些中子便可以继续令这种同位素分裂,从而造成连锁反应,使能量释放能不断地持续下去。
在受控制的情况下,核裂变产的核能可以用来发电,是化石燃料以外的一大能源。但是,当核裂变不受控时,便会产生核事故,甚至演变成灾难。例如,1979年美国的三里岛、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尔,以及2011年日本的福岛。
在切尔诺贝尔事件中,由于裂变连锁反应失去控制,引起爆炸,令大量核辐射洩漏到四周。在这次意外中,31名工作人员死亡,500多人受伤,附近几万名居民必须疏散。放射尘经由风、空气、水、土壤和农作物扩散到整个欧洲,影响的范围广泛,并且持续颇长时间。
另外,核电站制造的核废料具有放射性,处理和储存这些核废料时,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核废料必须送往处理工厂,有用的原料会从废料中提取出来,剩余的废料会储存在钢质圆桶内,长年埋在偏远地方的地底下。
为了解决能源危机,以及避免核事故发生,美国、法国、日本多国早在1960年代开始研究利用钍(Thorium)元素来代替铀元素进行核裂变发电,但由于钍元素的腐蚀问题,导致研发技术缓慢。另外,因为铀元素分裂出来的副产品钚元素能够制造成核武器,具有战略价值,以致铀元素核电厂一直沿用至今。
然而,世界各国仍然继续钍熔盐反应炉的研究,例如荷兰核研究咨询集团(NRG)在2019年完成首次熔盐核燃料辐射测试,而中国则在2021年7月公布一项商用熔盐核电厂方案,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计划在沙漠地区建置100MW熔盐核电厂。钍虽然也是放射性化学元素,但放射性远低于铀,而且钍蕴藏量更丰富,例如中国钍储量为世界最大,能够自给自足20000年。其次,钍元素的副产品也无法制造核武器,产生较少核废料。再者,钍熔盐核电厂不用水冷却,能够在内陆沙漠地区设置,减少使用水资源和水质污染。
在熔盐反应炉中,钍元素并非固体燃料棒,而是溶解于熔盐。熔盐在高温下流过反应炉,液态盐充当冷却剂。如果不幸发生核洩漏事故,熔融钍也能迅速冷却和凝固,减少辐射扩散量,减少环境污染。中国计划2060年实现碳中和,因此身为排碳大国,得加快脚步建置再生能源或其他低碳能源;2030年在甘肃武威沙漠地区建置第一座商用钍熔盐反应炉,目标是在中国中部或西部沙漠和平原建设多个钍熔盐反应炉。
这个供电体系将朝着“西电东送”前进,即在人口较稀少的西部地区建置多个反应炉,搭配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场等能源,为人口密集的东部提供清洁而稳定电力供应。另外,这个计划也打算应用于“一带一路”基建项目,为欧亚非大陆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共享共同的世界梦。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