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为期2天的“泰山科技论坛暨2021年度山东省核学会年会”在济南举办。此次论坛以“开启核动力、助力碳中和、推动核电装备产业化”为主题,就如何推动山东核能产业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等进行交流探讨。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侯保荣、于俊崇等出席论坛并作学术报告,省内核能产业企业代表及业内知名专家共50余人参加会议。
“核能作为清洁高效能源,相较于水电、光电、风电,具有无间歇性、受自然条件约束少等优点,是有效替代化石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实现‘3060’战略目标的重要板块,是能源结构‘降压减负’的重要选择。”省能源局发展规划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山东坚定不移抢占三代及以上核电技术高地,加快推动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底、2019年初,国家首批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海阳核电一期两台机组相继建成投运,山东核电实现“零突破”,进入“双核时代”,目前累计发电量已超过600亿千瓦时,有效替代标煤1800余万吨;荣成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首次成功临界,进入带功率调试运行阶段,全力冲刺并网发电“最后一公里”;国和一号示范工程2台机组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在运在建核电装机达到570万千瓦。
近年来,山东持续放大“核电+”效应,扎实推进核能综合利用。依托海阳核电一期工程,2019年11月建成投用“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两个供暖季为周边小区持续供热266天,替代标煤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5万吨;2020年11月,世界首个“水热同传”试点工程投用,实现供水、供热跨界整合;2021年5月,世界首创“水热同产同传”科技示范工程投运,在全球率先实现“零碳”供热、“零耗能”制水;2021年11月,海阳核能供暖二期工程投运,供热面积达450万平方米、覆盖海阳全城区,成功打造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从海阳出发,山东核能产业发展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从昔日“门外汉”到如今的“领头雁”,成为一张亮丽的“山东名片”。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山东沿海地质、水文等自然物理条件良好,具备高质量发展核能的先天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山东立足自身优势,聚合国内外资源,抢抓核能发展机遇,在三代及以上核电机组工程设计建设、运维服务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初步形成了涵盖核电技术研发、综合利用、装备制造、安装应用、运营维护等核能产业链,打造了以“论坛+展会+区域经济”为载体的核能产业化发展“山东模式”。
省能源局发展规划处负责人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为全省核能从业者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搭建了沟通合作桥梁,对山东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十四五”期间,山东将重点打造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探索推进核能供热、海水淡化、制氢、质子医疗等综合利用,力争2030年在运装机规模突破1300万千瓦,胶东半岛具备条件地区实现核能供暖“全覆盖”。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发挥院士专家及企业科技工作者引领作用,积极凝聚多方力量,锚定核级仪控设备等国产化“卡脖子”关键技术,创新培育核电主管道、海水循环泵叶轮、核安全壳、核岛制冷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全力打造一批核能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