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强化协同配合、打造特色活动、发挥骨干作用,以团队凝聚力、支部战斗力、人才创新力“三合一”建设,为党员攻坚克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打造华龙最强“核能芯”搭建了优质的平台。
▲ 中核建中八车间“华龙一号”组件生产现场
老党员加青年军,让凝聚力没有“断层”。作为我国最大的压水堆核燃料制造企业,公司承担着国内外多家压水堆核电站燃料组件制造任务。为克服人员少、任务重、工期短的不利因素,公司党委深入研究如何有效发挥现有人员的优势和作用,系统科学地统筹生产力空间布局。各条生产线上的党支部纷纷发出“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身上有指标”“众擘易举保生产”号召,支部班子成员轮流值班,每天深入现场协调处理各种问题;由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和博学多才的“青年军”组合打造成的党员攻坚团队,强化协同配合,群策群力,“拧成一股绳”,遇到难题共同商议、协调解决,“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这条生产线上处处可见。镌刻着“建中”品牌的燃料组件零部件精确度达到发丝直径(0.08毫米)的 1/80,犹如工艺品一般精致。
向前多走“一公里”,把战斗力用到“起点”。 “华龙一号”是中国核电发展史上的经典原创,核燃料元件制造也必须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原材料制造。“华龙一号”燃料组件所采用的材料、结构、细节尺寸等均与以往燃料组件有所不同,这一巨大变化,为理化检验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难度。为此,“党员监造突击队”将战线向前延伸至原材料生产加工企业,突击队员们长期驻扎在外地,从源头监造、见证、验收原材料生产。制造厂里,近十万支锆管保质保量地“走进”生产线;检测线上,党员干部加班加点进行入厂原材料复验,让零部件原材、板材等全部印上“准入标志”。一个个“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党员攻坚团队”穿梭在生产线上,“党建项目促生产、创新创效造华龙”等党员攻关项目有效有序推进,党员带头作用星火燎原。无畏艰险,斗志前行。183组“华龙一号”燃料组件携带着滚烫的“建中芯”,从祖国的西南腹地奔赴“玉融之地”,为我国从“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增添有力支撑。
动脑动手一起来,用创新力描绘“美景”。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的核工业格局,面对核强国对自主化程度的要求和相关标准,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党员骨干作用,在实践中求突破,在创新中求发展。在众多党员高级技师、首席工程师和技术能手的带领下,公司各级党组织将提升创新力的发力点设在一线和细微之处,在许多工艺技术和设备水平不能满足现有生产的情况下,他们坚持“新理论和老办法结合,多思考和勤动手搭配”的理念,潜心研究,不断试验,一举自主解决了组件关键部件加工周期长,燃料元件研制、原材料复验检测效率低等多项难题,突破诸多生产技术瓶颈,不断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为“华龙一号”的自主化标签增添了更加精彩的内容。上千项创新项目的诞生,使“年过半百”的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拥有了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耀眼的独特气质,公司在健康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新的、更加勃发的生命之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