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如火,比夏日更火热的是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走进核电工业区,处处热潮涌动,呈现出一派聚力攻坚、快速推动新能源项目大干快上的建设热潮。
以“大国重器”技术进军海上风电
7月23日下午4时,随着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首条35千伏海底电缆首端顺利接入4号风电机组,标志着该项目首条海缆敷设工程圆满成功,同时也正式吹响了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海缆铺设工程的开工号角。
据了解,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是山东省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5亿元,分陆上和海上两部分组成。陆上集控运维中心占地约50亩,分为配电装置楼、SVG室、生活楼、运维楼和储能等5个部分,主要负责海上风电的数据传输和风电监测。海上风电场共安装58台单机容量为5.2兆瓦的远景智能海上风电机组,装机规模301.6兆瓦,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超过8亿千瓦时,可稳定上缴税金7500万元。
在不久的将来,一台台高达180余米的海上风机将矗立在海面上,通过海底电缆、升压站、陆上集控中心源源不断地向电网输送清洁电能,服务千家万户。
沿着海阳南侧海域,遍布的发电风车将呼啸而过的海风转化为强劲电能。同样采用远景智能海上风机的国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项目,总装机容量301.6兆瓦,远景能源今年将在山东省投运116台海上风机,项目总容量超过600兆瓦。
海上风电制造产业发展正不断提速,一条绿色能源链跃然成型,成为助推海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
以核能综合利用描绘新旧动能转换“新蓝图”
全力以赴争当核能改革先锋,加快隆起核能综合开发利用“新高地”,海阳市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已孕育出发展“蓝图”。
核能供热二期450万平方米供热项目已于2020年12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9月进行试压运行,年内即可实现城区核能供热全覆盖,建成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无独有偶,在核电员工宿舍区内,海水淡化直饮水项目已实现了示范供能面积1万平方米,为宿舍区内近2000人同时供热供水。与此同时,房间内的暖气也率先“热”了起来。这水和热,都是海阳核电“水热同传”创新示范项目的成果。
企业落户海阳,看重的是配套的产业链条。核电工业区是海阳工业“心脏”,目前已有17家核能企业入园,高层次的新能源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为海阳市跨越发展打造了“新引擎”。
在这些项目的有力推动下,海阳核能产业已形成从研发到装备制造、产业化生产、推广应用的“一条龙”模式。如今,海阳正奋力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等转化为发展优势、项目优势,推进核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用大项目、好项目的招引建设,厚植起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强大后劲。
以新能源发展按下综合利用“加速键”
除了海上风电及核能产业,海阳市还聚焦未来技术变革和能源发展的方向。“山东省核能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城市”是海阳打造的又一闪亮城市品牌,为新能源产业写下了精彩的“序言”。
海阳的新能源项目正蓄势崛起。总投资20亿元的华润集团,将在海阳市建设10万千瓦风电项目以及分散式光伏、制氢等,预计今年竣工。放眼全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活力不断喷涌,一座“配套完善、链条完整、技术领先、服务一流、全国知名”的“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城市”正加速崛起。
作为核能产业发展新城,海阳成功从发展核电走向了核能综合利用,并按下了核能在供热、海水淡化、工业供汽、制氢等领域应用的“加速键”。
不局限于核,不止步于电。未来,海阳正打造以核能为引领的清洁能源基地和以实践为特色的综合创新基地,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广阔空间,为全省推进能源绿色革命,实现动能转换提供标杆示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