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如何发力? ——专访哈电集团核电事业部总经理樊险峰

2021-07-22 17:28    双碳目标  核电装备  哈电集团  樊险峰  碳排放  碳中和  碳达峰  核能利用  华龙一号  国和一号

“‘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的成功研制与工程应用,标志着我国完全具备了自主设计、制造三代核电装备的能力。在装备自主化方面,关键设备、材料与共性技术研究取得系列重大进展,自主三代核电综合国产化率已达88%以上,自行研制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装备,安全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核电装备制造业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访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核电事业部总经理樊险峰

“‘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的成功研制与工程应用,标志着我国完全具备了自主设计、制造三代核电装备的能力。在装备自主化方面,关键设备、材料与共性技术研究取得系列重大进展,自主三代核电综合国产化率已达88%以上,自行研制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装备,安全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近日,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核电事业部总经理樊险峰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中国电力报: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体现在哪些方面?

樊险峰: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走过了将近50个年头,经历了起步、发展、提升大致三个阶段。从1985年秦山30万千瓦核电厂建设开始,经过秦山二期60万千瓦、岭澳二期100万千瓦核电厂的自主化发展,再到如今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我国核电装备制造能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在核电产业发展历程中,装备制造企业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保证产品性能满足技术质量标准要求,生产进度满足建设进度要求,为我国核电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经过近5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掌握了核电关键设备的制造、检验和试验技术,综合实力得到跨越式提升。主要体现在:建立并形成了一批工程试验、研发基地;建成了一批材料研究基地;建成了以哈电集团、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为代表的核岛、常规岛关键设备制造基地;建成了一批装备精良的主管道/钢制安全壳(CV)、主泵/阀门和重型起重装备制造基地;形成了完善的国内核电设备制造质保体系;建立和形成了三代核电物项和服务的供应链体系,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整体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但同时不能忽略,部分关键设备及核心零部件仍未实现自主化,一些已实现国产化的设备难以在工程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

中国电力报:哈电集团为“华龙一号”“国和一号”提供了哪些设备支撑?攻克了哪些技术难关?

樊险峰:哈电集团为“华龙一号”机组提供了汽轮发电机组、蒸汽发生器、主泵、稳压器、安注箱、PRS换热器、PCS热交换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等设备,其中包括顺利完成了“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5号机组主泵的制造工作,完成了“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2、3号机组蒸汽发生器、主泵、稳压器、PRS换热器、PCS热交换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联箱、支承等设备的制造工作,为“华龙一号”的首堆建设和海外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撑。哈电集团目前正承担着漳州1、2号机组、宁德5号机组、惠州1号机组、苍南1号机组蒸汽发生器,昌江3、4号机组汽轮发电机组和主泵等产品的制造工作。

哈电集团为“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提供了屏蔽主泵电机、安注箱、非能动余排和常规岛辅机等产品。其中屏蔽主泵电机样机已完成制造并通过工程耐久试验,首台产品已开始交付;安注箱已完成制造,非能动余排预计今年7月份完成制造;一号机组高低加、除氧器已顺利交付。

在承担“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产品的制造工作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哈电集团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和工艺难点,顺利完成了产品制造。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华龙一号”轴封主泵和“国和一号”屏蔽主泵电机的研制。

中国电力报:“双碳”目标下,您认为未来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樊险峰:为了适应和推动我国核电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加大核电科研投入,提升技术竞争力。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核电设备设计、制造、检验、研究能力,加快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进行新机型技术储备,满足顾客差异化需求,增强核电产品技术竞争力,以创新推动产业高端发展。

二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对于尚未实现自主化的设备或零部件,在国家已经部署的专项攻关基础上,加强企业间的配合,开展专项攻关工作,尽快解决“卡脖子”问题。同时积极推动已实现自主化设备的国产化应用,并采取措施保护已实现自主化的核心技术。

三是压降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经济性。核电业主将进一步加强建造和运营过程的成本控制,倒逼装备制造企业提高制造效率,压降制造成本。核电装备制造业应当通过技术降本、采购降本、生产降本、管理降本等手段,多措并举增强产品的经济性优势。

四是加强核电领军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加强人才合作。加速培养核电研发关键领域的技术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为研发部门吸引、留住人才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建立核技术研究团队,集中开展核技术研究攻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培训报名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