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琦:对新时代核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考

2020-10-21 08:50  来源:中核集团    核科技  核工业  核能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划时代的,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与科技创新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科技创新再次被提高到事关中华民族存亡兴衰、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历史进程的战略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划时代的,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与科技创新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科技创新再次被提高到事关中华民族存亡兴衰、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历史进程的战略高度。这是继1960年代“两弹一艇”时期毛泽东指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之后,中央领导人再次对科技创新作出明确的、重要的、高屋建瓴的指示。核工业创建65年和原子能院建院70年来的实践证明,核科技发展与国家发展密不可分。“两弹一艇”时期,核科学技术实现大发展,创造了一系列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面向未来,我们作为核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应该更加深刻认识到,加快核科技创新步伐,建设先进的核科技创新工业体系,实现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安全稳定,是当前以及今后很长时期巩固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结合对当前核科技发展的思考,我讲七点想法。

一是加强核科技发展的顶层策划。今后,在集团公司“十四五”规划的专业分类指导下,原子能院将面向国家需求和市场需求,加强对未来十五年发展的顶层策划,积极推进原子能院雄安分院和嘉峪关基地建设,统筹谋划并布局一批核科技基础研发大科学装置和重要试验平台,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核科技创新能力体系。

二是加快推动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工程。一是以核动力技术问题为导向,推动实施国家动力专项工程;二是以材料性能优化、抗辐照加固、核安全和探测监测等领域的重大基础问题为导向,推动实施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工程。

三是加强有组织性的创新活动。我们要在发挥由好奇心驱动自由创新的同时,加强有组织的创新,进一步推广国家重大项目驱动方式。何谓有组织性创新:创新不能仅靠灵感突现,应该有方法、组织和文化的支持。当企业拥有一群富于“系统性创新”能力的人才后,“组织性创新”能力可以保证企业充分挖掘员工个体的创新能力,因此,“组织性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源泉之一。实践表明,很多企业创新能力的瓶颈并非出现在个体上,而是出现在制度和文化等组织因素上。

四是推动再建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原子能院将继续深入推进包括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加速器技术、核电子与探测技术、同位素技术、辐射防护技术与放射性计量等八大学科建设,在目前已经拥有12个国家级、部委级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力争再建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五是布局一批颠覆性前沿技术。

六是进一步重视人才培育和使用。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而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原子能院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建院70年来,有7位“两弹一星”元勋曾在原子能院创建功勋,有60余位两院院士曾在这里工作或学习,从原子能院输送出去的各类科技骨干人才一万多人。今后,原子能院将继续以科技、技能、管理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为主线,实施创新人才专项工程“龙马计划”和“精英扬帆”科技人才赴海外研修培养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加强人才特区建设,补足领军型创新人才“短板”,为我国核科技发展储备人力资源,赢得主动权。

七是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按照国家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要求,在集团公司和院的制度框架内,遵循“利益共享、合作多赢、信息公开、集中管理”的原则,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原科”公司平台,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培训报名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