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院:“用科研与生产厂家联手,成为科改典型”

2020-10-02 14:58  来源:中核集团    核能利用  中核集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

2019年6月,集团公司印发了《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的意见》,在23家科研院所开始实行深化改革。2019年7月,《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所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四方面重点工作:加速推进公司化、产业化改革,打造产研一体化体系;全力推进人力资源改革,创新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全面推进薪酬改革,创新激励机制;扎实推进板块化管理与选人用人机制改革,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2020年,新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DCS产业整合等2项改革任务,形成“4+2”的重点改革工作。核动力院进一步深化改革,聚焦提升执行力和去机关化,运用系统思维,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经济运行研究预警机制、管理约束项定期研究机制、强化考核导向机制等,确保圆满实现年度工作目标。上半年,在科研任务方面,集团公司对院上半年42个MKJ考核节点全面完成,考核净利润和EVA均完成月度预算,一批“十四五”规划项目提前落地;面对新冠疫情和四川百年不遇的洪灾,穷尽一切措施,实现了疫情防控、抗洪救灾、科研生产、安全稳定“四确保”。

深化改革任务已完成3/4,预计到年底全面完成

加速推进公司化、产业化改革,打造产研一体化体系。明确成都核总公司为院投资及产业化平台公司,向成都核总公司增资4亿元获财政部批复,已完成首期5000万元增资。各单位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和技术优势成立专业化公司,2019年11月,设计所成立成都天核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1月,成立四川核总同位素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公司转化技术成果、专利等机制,反哺科研发展,提高科研积极性,激发活力。目前,已确定燃料元件制造技术许可、耐高温长寿命控制棒驱动机构、防临界用含硼聚乙烯棒、耐高温碱金属热管等15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月10日,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在核动力院签订集团内部首个重大科技成果技术许可协议时指出:“核动力院研发能力和生产厂家生产能力的牵手,强力支撑了集团公司产业发展,是集团公司内部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值得认真总结经验,要加以推广。”核动力院加强与政府、高校、企业等合作,先后与乐山市、四川大学、东方电气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通过深化“小核心、大协作”体系,进一步做长供应链、做强产业链、做优价值链,支撑集团全产业链发展。

全力推进人力资源改革,创新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建设人才特区,打造核科技人才高地,以打造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目标,开展雏鹰、精鹰、雄鹰、凤巢“三鹰一巢”计划。2019年,全院新增院士1名、创新团队2个;设立突出贡献人才奖,2019年奖励40人共350万,包括杰出人才、创新人才、堆运行人才、青年人才等;2020年,出台了《核星计划管理办法》《雏鹰计划实施办法》《精鹰计划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措施办法;承接集团“青年英才”计划,2020年计划培育雏鹰人才600人,精英人才100人。目前,主体所人才特区改革工作也逐步铺开,一所确认2020年“核星计划”人员及培养计划,启动雏鹰人才选拔工作;二所落实院人才特区规划、整合“三鹰”人才培养工程,形成具体思路;四所核定人才队伍规模总量,补充和优化队伍结构,完成人力资源基础管理体系建设;设计所发布设计所“雏鹰计划”和“核星计划”实施细则,选定第一批205名雏鹰计划人员。

全面推进薪酬改革,创新激励机制。按照集团薪酬改革要求,以市场化、企业化为导向,统筹岗位管理、薪酬分配、绩效考核、荣誉管理“四项制度”,突出向行业领军科技人才、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核心科研骨干、基层一线倾斜等“四个倾斜”,实现促进高端人才、科研成果、产品研发、经营业绩等“四个促进”。2020年3月,成立领导小组,专项组织推进薪酬改革;召开主体所薪酬改革研讨会,明确“全院统筹、统一对标、一所一策”原则,制定薪酬改革方案。目前,设计所、四所等主体所纷纷开展了专题会,落实院薪酬改革方案,稳步推进薪酬改革工作。

扎实推进板块化管理与选人用人机制改革。按照专业化、扁平化、大部制、项目制即“两化两制”基本原则,制定了《关于规范并调整院组织机构的意见》,为规范组织机构、机关职能部门改革和干部制度建设提供依据,旨在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服务先进科技创新体系的组织机构。优化院领导干部管理体制,加大授权管理并调整相关管理流程,加大35岁以下副处级领导干部、40岁以下正处级领导干部培养力度。制定各级单位及部门领导干部交流轮岗、转任退出原则。在集团公司党组关怀下,院7个内设机构升格,4个主体所领导班子成员整体职级提升。创建干部成长新通道,建立技术和行政干部H型晋升通道,畅通横向流通机制。开展年轻干部公开选拔,2020年1月,公开选拔的5名副处级干部平均31岁。搭建研发创新平台,推进北京战略中心、深圳创新中心、上海研发中心等筹建,已聘任各中心主任及管理办公室主任。

快速实现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院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作用,院党委会是最高决策机构,院长办公会是行政议事决策机构。院长在院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科研、生产、经营、行政等工作。升版发布院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编制院党委(扩大)会会议组织实施办法、院党委书记办公会管理规定和院长办公会管理规定,发布院党委工作规则,健全完善制度体系;研究梳理党委书记、院长、法定代表人三者之间的权责关系,编制院章程,全面理顺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管理体制、决策机制、责权关系。

打造集团统一、先进、自主可控的全厂DCS平台。成立了DCS专项领导小组,建立协调机制,落实专人负责,按整合启动、产权统一与平台整合、平台融合及治理三个阶段,提出25项整合措施。明确了“四确保”原则,确保在建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确保人员稳定,确保“龙鳞”资产按时注入,确保资质变更和扩项。2019年,在集团全力支持下,核动力院组织中核控制研发团队攻克非安全级DCS产品NicSys2000,形成了集团全厂DCS研发生产总包能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充实了中核控制班子队伍;完成了“龙鳞”无形资产评估,近期将“龙鳞资质变更及Nicsys?8000N取证”申请正式提交国家核安全局,为中核集团成为世界唯一提供两项自主知识产权安全级DCS产品的公司打下基础。

到目前为止,深化改革任务的4个集团MKJ考核节点,3个已经圆满完成,预计到年底全面完成;新增改革任务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顺利实施;DCS产业整合有序推进。

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堆芯

明确3个“三”,迈向改革核心区

核动力院作为国家战略高科技研究设计院,国家唯一的核动力研发基地,是核动力技术的引领者、先进核能的开创者、核技术应用的主力军,是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和实现“三位一体”奋斗目标的核心力量。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核动力院将站在“两个大局”的高度,坚守强核强国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以“三项原则,三个机制,三项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工作,为推动核动力事业四次创业实现“全域型谱、世界领先”保驾护航。

以三项原则谋改革

一是坚持战略引领。以国家战略为根本遵循,以集团公司新时代战略为指引,深化完善核动力新时代发展战略,全面开启“第四次创业”。提出了“一体两翼三高”奋斗目标,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高水平能力条件和高质量创新体系建设。统筹深化院“十四五”规划,发展四大业务方向,实现四大工程应用,深化四大改革任务,完善四大发展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系统思维,聚焦计划管理,做实过程分析,发挥市场作用,完善投资机制,统筹资源配置,为实现集团公司“三位一体”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支撑。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经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选人用人机制建设等方面不能完全适应核动力事业快速发展的问题。

三是坚持政策指导。认真研究,系统对接国家有关部委、集团公司等上级部门关于深化院所改革的政策部署,准确把握科研院所改革的精神要义,持续跟踪研究重大政策,及时更新迭代院策略措施。

以三个机制提效率

一是深化科研组织管理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聚焦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加大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的投入力度,加强原始创新;推行分级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强化系统思维,把系统工程方法融入科技创新;打造创新团队,提高院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技术创新支撑核动力全域型谱发展;创新“小核心、大协作”联合研发模式。

二是深化“一院两制”改革,形成研产一体的产业格局。打造院产业平台公司,建立现代化治理体系,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及中长期激励,鼓励实体化企业实施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动院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落地,建设与产业化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化队伍(机构),建成有利于院均衡发展、形成合力的内部合作(资本)运营模式。依托研究堆平台及相关技术,依托科研、设计与服务技术优势,核蒸汽供应系统总体设计与供货能力,加强设计集成、设备集成、应用集成、服务集成,建立全方位的总承能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打造核装备产业集群。

三是深化经济运行机制改革,配套高效的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优化对院属单位经营业绩分类考核,推进经济运行机制优化改革;建立科研保障内部市场化机制;推进大后勤改革。

以三项制度激活力

一是深化人才改革,加快人才特区建设。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落实“三鹰一巢”计划;统筹推进三支队伍协调发展,坚持“统筹推进、协调发展、改革创新、价值导向”。

二是深化薪酬改革,构建市场化的考核激励机制。统筹岗位管理,建立岗位发展通道,实现以岗选人,开展市场化对标,摸清岗位薪酬水平,实行多元化的用工取酬制度,实现以岗定薪,统筹绩效管理,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现按绩取酬,打好激励组合拳,全面提升激励效能。

三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服务先进科技创新体系的组织机构,优化领导干部管理体制,完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成长成才的工作机制,建立技术干部选拔办法和管理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落地,建立兜底机制,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培训报名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