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在2020年4月专门召开了高层专家研讨会,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核能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本文是在专家研讨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资料收集与分析而成的,以期对推动核能行业安全高效发展有所助益。
一、疫情期间核能与核技术在保障电力生产与助力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一 )核电运行与建设安全稳定,核能发电量同比略有上升
核电是清洁稳定的基荷电源,不受气候影响、不受交通运输制约。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核电充分发挥全天候稳定电源的优势,为我国电力生产和供应提供保障。2020年1-3月,全国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779.45亿千瓦时,较2019年同期上升了1.48%。1-3月,核能发电量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93%。与燃煤发电相比,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2392.13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6267.39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0.33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17.70万吨。
安全是核能发展的基础。与其它行业相比,我国核能行业更加重视安全管理,各核电运营单位均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具备更强的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核电企业秉承核安全管理理念,制定高效的疫情防控策略,加强地企联合,积极采用信息化、网络化监督管控手段,在实现疫情有效防控的同时,保障了各核电基地运维与建设工作安全稳定开展。2020年1-3月,我国47台在运核电机组安全状态良好,未因疫情影响发生运行事件或停堆,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2级及2级以上的运行事件。我国在建核电项目整体建设进度未受疫情影响。2020年3月初,我国在建14台核电机组全部实现复工,各项目建设安装工作正有序推进。
( 二 )核技术“临危受命”,辐照灭菌、射线诊断助力疫情防控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核技术“临危受命”,在医疗物资灭菌、射线诊断等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紧缺问题,相关部门紧急启动辐照灭菌技术方案、工艺流程论证相关工作,制定《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应急规范(临时)》,利用辐照灭菌技术替代传统环氧乙烷灭菌方法,使医用防护服灭菌时间由原来的7-14天缩短为1天左右,大大提高了医疗防护用品的供应保障效率。根据相关报道,从2月9日到24日,有44家单位完成139万余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运往疫情防控一线;截至2月24日,累计处理医用手套2745万套、一次性口罩1774万个、采样管2207万支、中成药1294余万吨,及其它总价值3000余万元的医疗物资。同时,疫情期间有关部门通过豁免疫情防控中紧急使用的CT、移动DR等射线诊断设备许可手续,保障临时性诊断设备尽快投入使用。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核能发展的影响分析
( 一 )全球核能发电量或将下降,我国核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受到影响
2020年一季度全球核能发电量同比下降约3%。其中,法国核能发电量下降了10%,德国下降了17%,美国下降了2%。预计2020年全年核能发电量将降低约2.5%,是除核事故以外的最大降幅。中国是少数几个核能发电增长的地区之一,一季度核能发电量增长了1.48%,主要原因是2019年下半年建成投产了两座大型核反应堆,核电装机容量同比大幅增长6.2%。
尽管2020年一季度我国核能发电总量有所增长,但实际上单位千瓦核电装机的发电量在下降。2020年一季度,我国在运的47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875.9万千瓦,累计发电量为779.45亿千瓦时,单位千瓦核电机组发电量为1598.57千瓦时( 即全国核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1598.57小时 ),较去年同期下降4.7%,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核能发电的直接影响。
二季度以来,随着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全社会用电量较一季度明显提高。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2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1-5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05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我国仍然面临疫情局部爆发和境外持续输入的双重压力,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挑战。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复苏和社会用电量增长情况,综合考虑今年下半年核电生产运行、建设投产情况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影响,预计2020年我国核电发电量将同比增长10%左右,较往年有所放缓。
( 二 )全球能源供需持续宽松,核能发展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全球能源系统造成了近70年来的最大冲击,预计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下降6%。今年3月份以来,全球石油供求结构失衡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4月20日纽交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罕见地出现了“负油价”。随着石油减产协议达成,国际油价5月份出现小幅回升,但全球原油供需矛盾仍难以化解。油价走势对其它能源价格和行业都有较大影响。今年以来,国际市场上的天然气价格一路走低,煤炭价格也同样大幅跳水。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大爆发以来,欧洲批发电价已经下跌了30%到40%。据德国媒体报道,仅第一季度,德国处于负电价状态就有128个小时。4月以来,德国卢森堡地区的电价甚至一度跌到-4欧分/度。
二季度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开始逐步减弱。随着全球主要国家复工复产,能源供需失衡的情况将逐步得到改善,然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预计未来几年全球能源供需将持续宽松。在能源供需宽松、传统化石能源价格大幅下降、可再生能源成本持续降低的情况下,核能发展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电力市场体系正朝着竞争充分、开放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核电将更加深入地参与电力市场竞争。核电企业增强市场主体意识,降低工程造价、运行维护成本,主动适应市场化改革需要,将是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三 )电力低碳化转型仍在加速,核电是稳投资保安全的绿色选项
清洁、低碳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话题,也是全世界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尽管全球电力需求有所下降,但是电力低碳化转型仍在加速。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有关预测,2020年全球电力需求预计下降5%,低碳发电在电力需求中占比将激增至40%。我国是全球少有的经济保持正增长的国家之一,低碳发电需求将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倒逼人类必须更加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电力清洁低碳化转型显得尤为重要。核电具有可再生清洁低碳能源的类似属性,也是低碳减排效能最高的电源品种。发展核电是顺应全球低碳转型、加快我国电力结构调整的重要选项。
核电也是当前经济形势下,稳定国内投资、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选项。核电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大型项目,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工程”。一个两台百万千瓦级机组的核电项目从前期启动到后期退役,全周期约100年,资金流前后高达几千亿元人民币,可以持续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核电安全稳定、不易受外界影响,天然铀能量密度大、易于储存、具有准国内资源属性,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 四 )全球产业链面临“政治化”风险,我国核能产业链亟待稳定和完善
疫情对全球制造业的冲击仍在持续。2020年5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2.4%,虽较上月回升2.9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低位,较去年同期下降8.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运行在50%以下。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各区域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回升,但指数均保持在45%以下的较低水平。疫情对我国核电产业链相关制造企业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近几年我国核电建设节奏不稳定,核能产业链部分装备制造或加工企业订单任务不足,加之疫情的影响,一些企业已经出现了经营困难。当前形势下,维持我国核能产业链的稳定,对保持我国核能产业竞争力、保障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疫情的影响也在逐步改变全球产业链布局。美国、日本等经济体以“经济主权”“刺激本国经济”等为由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本国企业回流;东盟、非洲都在酝酿签署自贸区协定来促进区域内成员间的贸易和投资;产业链全球化进程正面临“政治化”风险。尽管我国已经形成了基本完整的核能产业链体系,但是在核燃料元件加工制造、核电关键设备制造、乏燃料后处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尽快完善布局,建立健全自主可控的核能产业链体系,对于有效抵御外部风险、保障我国核能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五 )美国对华战略遏制意图愈加明显,核能自主创新更加重要
自疫情在欧美爆发后,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频频在病毒的起源、防疫防控等方面“甩锅”中国,提出了向中国索赔、撤资中国、去中国化等观点,甚至宣称“要与中国脱钩”。今年5月以来,美国商务部加大对华为等中国公司的“芯片”封锁,并将33家中国企业/机构列入实体清单(2019年以来,美国商务部已经将147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在民用核能方面,美国一方面极力打压“潜在”竞争对手,一方面制定雄心勃勃的计划,力图振兴本国核工业。2018年美国出台对中国民用核能合作政策框架。2019年又将我国4家核电单位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2020年4月,美国能源部官网发布了《重塑美国的核能竞争优势》战略规划,指出“美国政府最终会进入那些当前俄罗斯和中国国营公司占优势地位的市场,恢复在核能领域技术出口和核不扩散严格标准输出的世界领先地位。”
面对封锁与限制,我国核能自主创新已然十分重要。当前,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国和一号”国产化率均达到85%以上,但部分核心零部件( 如芯片 )、关键材料、操作系统、商用软件等依赖于进口,核电部分泵阀类设备和核级仪器仪表设备仍然存在“受制于人”的风险。突破三代核电卡脖子问题,建立健全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体系,惟有通过自主创新。
面对大国的战略竞争,我国核能自主创新将显得更为重要。美国能源部提出在技术和标准方面引领世界、重塑美国在下一代核技术中的领导地位,并制定了资助事故容错燃料的研发、资助高纯度低浓缩铀的研发、支持国家反应堆创新中心和多功能试验反应堆、资助美国先进核反应堆技术的研发和示范、使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和微型反应堆为联邦设施供电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核能产业是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一个国家在科技研发、先进制造、高端材料、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核能技术水平关乎国家战略竞争力。加强核能自主创新与先进技术研发,提升我国核能技术水平,在当前形势下显得更为重要。
( 六 )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更加复杂,核电“走出去”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国际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在部分国家正加速发展。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新冠病毒可能成为长期问题,很难预测何时可以战胜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将对全球跨境投资产生负面影响,全球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同时,由于疫情所导致的经济衰退,可能造成核电市场目标国电力需求的下降,进而影响核电投资意愿。
今年6月12日,罗马尼亚政府宣布撤销与中国广核集团签署的在罗马尼亚建设两座核反应堆的协议,据罗马尼亚媒体报道,协议最终被取消的原因是“罗马尼亚与美国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尊重我们的合作伙伴”。后疫情时代,核电“走出去”将面临更多的挑战,相关企业不仅要考虑投资收益风险、法律法规风险、知识产权风险、核损害赔偿和乏燃料管理风险,还需要更多关注新冠疫情爆发后不断加大的政治外交风险。
三、关于后疫情时代我国核能发展的有关建议
( 一 )明确核能发展的战略定位,以发展推动核能竞争力可持续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速了中美关系的滑落。今年5月20日,白宫网站发布《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方针》报告,美国对华竞争性新战略朝着成型又迈进了一步。近年来,特朗普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文件,调整美国核战略、更新核武库、降低核门槛。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核能竞争力关乎国家战略竞争力。坚定不移地发展核能、利用核能,是维持和增强核能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核电是核能技术商业化应用的主要载体,为核能及核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能力、人才等多方面保障,稳步发展核电是推动我国核能竞争力可持续提升的重要途径。建议国家进一步明确核能发展的战略定位,加紧推动《原子能法》出台,按节奏推进核电稳定发展,适时考虑设立核能发展基金,更有效地发挥核电发展对核能竞争力提升的拉动作用。
( 二 )将核电建设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尽早核准建设一批已具备开工条件的核电项目
作为重大能源基础设施,核电是高科技复杂系统工程,具有创新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的双重属性,符合新型基础设施范畴。当前形势下,核电工程建设利于增加有效内需,拉动我国经济发展;利于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促进我国能源绿色转型;利于维持核能产业链稳定,保持我国战略竞争力。为此,建议将核电建设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尽早核准建设一批已具备开工条件的核电项目。
( 三 )加强核能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逐步建立健全自主可控的核能产业链体系
加强核能基础学科与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国内已有核电技术研发体系,整合相关资源,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新型先进核能综合实验室,加强严重事故预防缓解、数字化反应堆、核电延寿等关键技术等研究,开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核能领域的应用研究,提升国家整体核能研发设计和实验验证能力。
逐步建立健全自主可控的核能产业链体系。一是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策略,确保重要原材料、零部件和主要设备的供给,加大对已实现国产化但尚未工程应用的设备的政策倾斜,确保我国当前在建核电项目的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二是建立行业内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协同攻关,将新型先进核电自主化攻关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加快推进关键设备、部件及原材料研发攻关;同时强化企业创新激励,适当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逐步解决“卡脖子”问题。
( 四 )坚持开放与合作,探索核能国际合作新模式与新路径
通过三代核电的发展,我国积累了全球最为丰富的三代核电建造和运营经验,同时作为世界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受到全球核电同行的高度关注。在立足自主发展的同时,坚持开放与合作是应对美国对华核能限制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应加强与俄罗斯、法国、日本、韩国等核电国家的合作,积极探索核能国际合作新模式与新路径;另一方面,妥善处理好与美国的核能合作关系,既不主动关闭对美核能合作的大门,也不完全依赖或受制于美国。
( 五 )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提升核电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
核电行业必须夯实在安全高效发展的基础上,加快自身进步步伐:一是积极推进优化设计、限额设计和工程组织优化,降低核电建造成本;二是积极研究推动核电运行成本优化;三是主动应对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挑战,适应市场电价竞争的倒逼机制,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 六 )进一步推动核技术在医学、农学、工业等民用领域的应用
进一步推动核技术在医学、农学、工业等民用领域的应用,在政策执行、经费投入、人员培养、平台建设等各方面加强支持。加快核技术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支持国产设备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推广。安排医用放射性同位素重要产能建设;推动质子治疗中心、中子俘获治疗中心、重离子治疗中心等核医学示范工程;部署核探测器、高端核仪器仪表、中子管等短板技术的攻关;在成熟的技术领域加快制订相关标准,夯实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