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八届“魅力之光”核电科普活动网络直播的思考
“魅力之光”核电科普活动于 2013 年首次举办,截至 2019 年,共有 234 万人参与了网络竞赛。往年活动虽然也是线上形式,但主要参与人群局限在中学生群体。从地域上看,由于主要依赖核电企业线下组织,所以活动开展局限于各核电企业所在地。从提高全民对核电接受度和理性认知的初衷而言,科普不能只局限于有限的地域和特定的人群,需要努力打破圈层,触及更宽广的地域和人群。
鉴于首次尝试直播,今年“魅力之光”做到了策划靠前。首先,流量方面,争取到了央视频、学习强国、新浪微博、抖音、百度、B 站等目前较热门的几类新媒体平台,从平台角度实现了人群的扩大覆盖。其次,在直播嘉宾的选择上,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罗琦、“最强大脑”鲍云、科普人士李永乐,以及歌手胡夏。从直播互动区的留言内容看,四场直播吸引了不同阶层和领域的受众群体。另外,在直播前期宣传和直播过程中,设置了各类有奖互动,以此提高传播热度和吸引力。
从细节上看,四场直播根据嘉宾特点做了定制策划:罗琦院士的课堂更注重知识权威,因此选择了传统的对话方式,即主持人抛出问题,院士借此将核电原理、特点以及核能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做出科学准确的解答;鲍云是“最强大脑”节目走红的明星,所以他的直播就是通过记忆挑战游戏,将核知识融入其中,向受众传播核电知识;李永乐老师最擅长课堂教学,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和精炼的板书将科学知识一一拆解,所以直播间布置成了一间教室,还安排了几位“学生” 参与互动;胡夏的直播中,主角不仅穿上了核电站的工装,还设置了歌曲和音乐内容,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关注并互动。同时,四场直播穿插邀请核电员工及核能行业人士作为主持人与嘉宾互动,一方面提供专业支持,一方面展现核行业的活力形象。
从传播效果看,此次活动不仅关注度高,而且打破了原来核科普沟通的圈层壁垒,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及嘉宾影响力,吸引了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群,达到了预期效果。
直播和流量,对科普而言只是一个手段,要想真正实现有效科普,关键还在于,要尝试在直播内容和形式上做足文章,争取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把核电知识以公众感兴趣的方式传播出去,让更多人认识核技术、接受核能。
公众沟通,创新创意无止境。本届“魅力之光”核科普活动最大的意义在于,尝试了从线下到线上、从中学生到大众、从局部到全面的转变。尤其是,通过直播和核科普短视频优秀作品征集,进入了一个 B2C 与C2C 并行、知识与趣味融合的创新实践阶段,也为今后具有“邻避效应” 属性的行业公众沟工作通探索出一条新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