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中国评价核数据库》最新版本CENDL-3.2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核数据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对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数据技术,大力发展核基础研究、核能、核医学、同位素和辐照产业,进一步巩固并提升我国在国际核数据界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有着重要意义。该项工作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数据中心牵头,组织包含北大、清华、南开和西北大学等在内的全国1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全国核数据工作协作网共同完成。
该数据库作为核工程与核技术研究的重要基础,是连接核物理基础研究与核技术应用的重要纽带,在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以及科学研究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技术官员阿里汉•库宁博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署(OECD/NEA)数据银行主任须山贤博士也分别表示,将会把CENDL-3.2用于其测试系统、纳入数据银行。
CENDL-3.2全套评价中子核数据的核素数量由之前版本的240种扩充至272种,数据质量、种类均有大幅度提升。CENDL-3.2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核反应计算程序系统,利用包含我国自主测量在内的最新实验测量数据,对134个核素的中子反应数据经过了重新评价和检验,其中包括核能和核技术应用中重要的核素氢、锂-6、锂-7、铁-56、铀-235、铀-238,钚-239和钚-240等中子核反应评价核数据。
对于核数据用户急需的截面数据协方差文档,基于我国自主研制的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评估理论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CENDL-3.2给出了70个裂变产物核的主要核反应截面模型相关协方差数据,数据质量与适用性较前一版本有大幅提高。
此外,通过对1230个国际宏观基准系统进行检验, CENDL-3.2针对中子诱发铀和钚裂变系统的预测能力有显著提高,在一些技术指标上已经超过了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评价核数据库。
多年来,中国核数据中心遵循两院院士朱光亚先生“精心做好核数据工作,小规模、高水平、跨入国际先进行列”的工作方针,牵头组织我国核数据研究工作,自1991年开始,《中国评价核数据库》已成为国际公认五大主流核数据库之一,得到国际核数据界高度认同;在全国核数据工作协作网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署等国际多边组织框架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承担研究任务,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核数据研究体系和《中国评价核数据库》系列。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