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后处理团队:为后处理厂“设计”最美方案

2020-03-24 08:56  来源:中核集团    中核集团  原子能院  核文化  中核集团

1月15日,在中核集团纪念核工业创建65周年暨先进人物颁奖晚会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团队入选奋进中核人协同团队,当被问及对协同的理解时,中核集团科技带头人、团队负责人郑卫芳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协同,是开放的、大我的精神;是形成合力、高效工作的模式,更是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的需要。在我国整个核燃料循环体系中,后处理是实现核燃料闭式循环的关键环节,作为我国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技术研究最主要的研...


1月15日,在中核集团“纪念核工业创建65周年暨先进人物颁奖晚会”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团队入选“奋进中核人”协同团队,当被问及对“协同”的理解时,中核集团科技带头人、团队负责人郑卫芳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协同,是开放的、大我的精神;是形成合力、高效工作的模式,更是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的需要。

在我国整个核燃料循环体系中,后处理是实现核燃料闭式循环的关键环节,作为我国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技术研究最主要的研发力量,原子能院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团队以技术的先进性、团队的凝聚力、协同的向心力,始终奋战在后处理科研的最前沿。

重传承 担使命 闯难关

在我国核燃料循环体系中,后处理是实现核燃料闭式循环的关键环节。后处理是极其复杂的化学分离过程,涉及复杂的研究对象,经常开展连续实验,且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这需要科研人员具有“以身许国”的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同时也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科研人员通力合作、相互协调,才能顺利开展技术研发。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核工业创建初期,老一辈后处理人积极探索、奋力开拓,克服技术储备不足、科研条件差等困难,完成多项重点国家任务,为我国“两弹一艇”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原子能院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团队传承老一辈的优良作风,以中核集团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在中核集团首席专家叶国安指导下,在郑卫芳带领下,与院内外、所内外兄弟单位密切配合、大力协同,重点解决我国后处理发展相关的技术难题,不断推进重大项目实施。

原子能院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0多岁,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可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任务的迫切需要,出差和加班加点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2019年夏,团队工艺负责人、中核集团劳模晏太红率领大家克服困难、全力攻关,顺利完成了一次全流程热实验。每一次热实验的开展都是一项“大工程”,从设备的研发、搭建、调试、冷试、热试、运行,到后期的样品分析等等,整个过程从筹备到完成要数月至一年的时间,往往需要投入近百人,而且工艺运行起来常常几个昼夜都不停歇。这期间,为了应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工况,晏太红连续多日24小时坚守一线,及时指导和处理各种问题。

中央企业劳模、中核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王孝荣是运行方面负责人,不管是节假日还是严寒酷暑,总能看到他在实验室忙碌、在办公室奋笔疾书的身影。王辉,作为一线科研人员,从热实验开始到运行结束,他几乎把自己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都献给了工作,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老黄牛”,并因表现出色连续三年被评为放化所“最美一线人”。

不仅仅是他们,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近几年,团队中20余人长期驻扎在工厂一线,有的人一年中近270天都工作在现场,忙碌起来,白天晚上连轴转,甚至连续五六天不分昼夜地加班。他们或带着对病弱父母的惦念,或带着对怀孕妻子的牵挂,或带着对年幼孩子的不舍,在荒凉的远方、在“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中、在长期加班的压力下,坚持着、坚守着。这一切,都源于他们身上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大局观,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小核心 大协同 谱新篇

在后处理设计、科研、工厂的产业链上,原子能院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团队以工程应用为目标,以解决工厂实际问题为导向,不断加强技术的改进和优化研究,将工厂技术需求和研究院创新攻关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后处理技术创新。

20世纪60年代,老一辈后处理人谨记毛主席“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的指示,协同清华大学、设计院、工厂等单位组成突击队,完成了后处理重大技术攻关,建立了我国首个后处理工艺流程。“十三五”以来,原子能院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任务,协同设计院、加工制造企业、高校等单位,有效发挥“小核心、大协作”的作用,共同攻坚克难。在后处理厂的运行过程中,也不断支援后处理技术人员,为工厂运行提供工艺、分析等技术支持。

在后处理厂的任务中,针对工程设计输入要求,原子能院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团队积极对接设计院,共同研究实验方案并实施,取得关键设计输入参数。在院内,后处理团队与兄弟单位通力合作、奋力攻关,充分发挥原子能院的综合优势。在团队内部,化学工艺、分析检测、运行、三废处理等专业共同开展后处理工艺热实验,各专业研究人员也和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的技能人才深入协同,开展重大技术攻关。

独木弱不经风雨,森林并肩耐岁寒。2015年以来,原子能院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团队先后完成多次后处理工艺热实验,每一次都需要100余名不同专业的科研人员、技能人才紧密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取得技术研发的成功。2015年,这个团队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实验室规模全流程动力堆核燃料后处理热试验,标志着我国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该成果被列为中核集团“十二五”科技研发10项标志性成果之一。

团队的不懈努力换来了一系列骄人成绩,先后被授予中核集团“金牌青年突击队”和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荣获国家科技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获得发明专利50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80多篇。

目前,正是原子能院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团队重大项目攻关的关键时期,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前行的道路上,有风雨如晦,有荆棘丛生,但他们不畏困难,不惧艰险、将继续昂首阔步、大力协同、积极进取,为后处理厂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培训报名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