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改革100天,中核矿业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

2019-11-05 19:12    中核集团

  自7月22日由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核四院)和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以下简称化冶院)重组而成的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矿业)揭牌成立,改革大幕正式拉开,一百个昼夜悄然而逝。  中核矿业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  公司的组织架构逐层立了起来,重组双方的业务一步步走向融合,公司未来的发展脉络正清晰浮现,应对市场的能力逐步增强……改变的不只是表象,还有触及心灵的震荡。  公司内,对这场院所改...


  自7月22日由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核四院”)和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以下简称“化冶院”)重组而成的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矿业”)揭牌成立,改革大幕正式拉开,一百个昼夜悄然而逝。

  中核矿业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

  公司的组织架构逐层“立”了起来,重组双方的业务一步步走向融合,公司未来的发展脉络正清晰浮现,应对市场的能力逐步增强……改变的不只是表象,还有触及心灵的震荡。

  公司内,对这场院所改革的议论声和质疑声正在消失,拥护改革的热情逐渐高涨;囿于一隅的思想正被打破,开疆拓土的勇气持续增加;人浮于事的现象一扫而空,自我的重新审视和定位日益明晰……

  “人心思齐,意气风发,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形势的需要。”对于这样的改变,中核矿业所属板块公司——中国铀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开云大力点赞。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北京通州的中核矿业总部,通过与领导班子和员工交谈,近距离感受“中核集团科研院所改革第一枪”的魅力,解码究竟是怎样的改革基因与改革举措“触”发了上述种种让人惊喜的变化。

  让改革的步子走得更快一些

  7月31日,中核矿业召开大会,核心内容就一项:宣布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和干部任职。

  “这意味着公司的组织架构搭建起来了,职能部门分工明确了,职能部门负责人就位了,为后续开展各项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中核矿业战略规划部主任金伟告诉记者。

  而这时,距7月22日中核矿业揭牌成立,仅仅过去9天。这样迅猛的改革速度,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作为中核集团科研院所改革的“第一枪”,中核矿业成为了这场改革大潮的先锋。在“不辜负集团党组的期待与重托,争做改革样板”这一使命的驱动下,中核矿业领导班子在改革伊始就下定决心:“扫除一切障碍,让改革的步子走得更快一些。”

  “公司揭牌前,仅确定了领导班子,公司的组织管理架构、职能部门负责人并没有确定下来。”中核矿业总经理邢拥国说。

  何去何从的问号,就这样直接摆在了原核四院、化冶院两家单位共21个职能部门的人员尤其是部门领导面前。面对改革情况的不明朗,人心开始浮动,员工工作恍惚,议论之声四起。

  “人心向背,事关改革成败。当务之急是要稳定队伍,树立起大家对于改革的信心,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邢拥国说。为此,公司揭牌后,领导班子第一次聚在一起开会,就一致确定首先解决组织管理架构和干部任职这一关键问题。

  调研、摸底、交流、讨论……“大梳理”之后,中核矿业领导班子决定将职能部门由21个重组优化为综合办公室、战略规划部、科技信息部、安全质量部等12个新部门,并新增战略规划发展研究中心、党建创新研究中心等4个支持服务机构。

  “这些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是结合两院中层管理干部的经历、管理业务能力、业绩等情况,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出发点,按照将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的原则,经一一调研了解、综合分析、反复比较之后最终确定下来的。”邢拥国表示。

  中国铀业战略规划部主任张国甫高度评价这一成果:“职能部门的人员缩减了31%,远超当初我们20%的预期。新架构和运行模式更加专业、精细、扁平,选拔中层干部做到了唯才是举。”

  雷厉风行、快速高效、公平公正,改革伊始,领导班子就以实际行动给员工上了生动的一课,沉闷一时的氛围为之一振,大家一改等待、观望的态度,以坚定的姿态共同投入到这场改革中。

  管理团队稳定下来之后,中核矿业围绕理顺业务链条、明确发展方向、逐步规范管理三个方面持续精准发力:梳理两家单位原有业务能力,25个科研生产及支持服务单位随即“出炉”定格,业务部门整合经深度调研后将于11月底落实到位;上下联动,群策群力,“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正紧锣密鼓向前推进;50余项规章制度相继制定出台,正陆续发布……中核矿业激荡起勇当改革先锋的洪流。

  市场说了算

  已是夜里10点,加完班的金伟走出中核矿业总部办公大楼,回头一望,大楼内依旧灯火通明,许多同事还在加班加点忙碌着。“我隔壁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的邓主任经常走得比我还晚。”金伟说道。

  “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奋斗姿态在中核矿业随处可见。

  带领大家以奋斗者姿态踏上新征程的正是中核矿业首任董事长陈军利。中核矿业成立后,由原核四院总经理陈军利出任董事长,这位年轻的“少帅”曾带领核四院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多项业务突破,市场意识早已化作基因融进了他和核四院人的血脉中。凭借出色的市场能力,2018年,核四院被纳入国资委“双百行动”试点单位,成为国企综合改革探索者中的一员。

  改革前,科研院所的常见的景象则是:对于与市场挂钩,科研人员从来缺乏自信和热情,许多科研成果在完成后往往束之高阁,价值没有得到有效体现。

  “形成企业化管理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集团进行院所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成为陈军利工作的重点方向。

  上任仅一个月,陈军利就迅速带领大家从薪酬制度改革入手,打破之前的“大锅饭”:收入由市场说了算,允许同一岗位拉开5倍的收入差距。

  不只是薪酬制度,涵盖方方面面的50余项基本管理制度全部以市场化为导向,“这些制度结合国家‘双百行动’的要求,把市场化的机制、体制基本搭建了起来,把公司整个纳入到了市场化的机制轨道上。这些制度将于11月底全部出台。”金伟告诉记者。

  “以前我们作科研,考核的是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少篇论文,现在考核更多的则是你有多少发明专利,未来能不能转化为成果。”安防所副所长胡鹏华告诉记者。

  有效的激励机制下,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被彻底激发出来。

  铀矿地浸技术研究所正计划走出原来固守的一亩三分地,跨界地热、水电等领域;安防所正在积极谋划进军天然铀伴生矿、核三废退役等领域……工作量陡然增加,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大家却甘之如饴。“看到自己在放射性氡上的研发成果应用到水电等更多的行业,为更多的行业和人服务,我很自豪,充满了成就感。”胡鹏华兴奋地说道。事实为证,走出实验室、闯入市场的科研人员同样大有可为。

  一定要实现1+1>2

  “融合,一定要实现1+1>2的效果,否则改革毫无意义。”这既是中核集团党组在中核矿业成立时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该公司在真刀真枪的业务改革中遇到的第一道真正意义上的难关,是考验他们能否将改革推向深入的关键所在。

  领导班子成员都是深耕天然铀领域多年的老铀业人,怀揣改革的满腔激情和理性的深思熟虑,通过在基层多次调研之后,很快就找到了破题之法:理顺产业链条,实现研究、设计、工程、产业一体化发展。

  合并重组前的化冶院和核四院,虽说前者主要负责国内铀矿冶领域的科研开发,后者主要承担国内铀矿冶领域的工程设计,但60年发展下来,双方的业务交叉并不少,尤其在环评业务和天然铀的工艺流程设计上,几乎百分之百的重叠。

  “有时候会存在恶性竞争,即便合作也很不顺畅。”对此,处于重叠业务领域的铀矿地浸技术研究所的工程师赵利信深有感触。

  这一点,让主要由这两家单位领导构成的新班子在重组前就颇感头疼,借改革之机,他们花大力气制定了详细的解决方案,要把重叠的环节全部打开。

  产业链要想完整、清晰,不仅要把重合的地方打开,还要把有缺口的地方补上。

  中核矿业经过梳理发现,一是铀纯化、转化业务萎缩;二是国内常规铀矿山陆续关闭,研究机构和人员被打散。“技术不能断线,未来国家一旦有需求,我们不能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所以在业务整合中,我们决定逐步加强这些方面的力量,保证队伍能够稳定下来,技术能够延伸下去。”邢拥国表示。

  从中不难看出,不仅拥有大刀阔斧的改革魄力,两院60年的悠久发展历史、与共和国共成长的经历,让中核矿业在改革中还具备了少有的以国家为重的大局观和放眼未来的高瞻远瞩。

  目前,在中核集团、中国铀业的大力支持下,中核矿业正在推动总投资约1.6亿元的铀采冶工程验证科研条件建设项目和总投资约4亿元的“十三五”总体规划建设项目逐步落实,在补齐天然铀科技研发体系环节缺失的同时,推动铀矿冶行业迈向先进水平。

  不菲的投资数字,也成为中核矿业实现“做国家天然铀及伴生放射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创新基地”这一宏伟蓝图的鲜活注脚。

  “虽然改革刚刚进行了三个月,但中核矿业的思路和方法都是正确的,再加上集团和板块在政策上给予的大力支持,它的改革适逢其时,希望它乘着这股东风,未来在集团的院所改革中能够继续领跑。”徐开云对中核矿业的未来充满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培训报名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