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电新项目审批已经“静止”了两年多时间,何时重启成为业界关注焦点,核工业界更是翘首以待。8月31日下午,中国核电在业绩说明会上回答投资者问询时表示,“公司储备了足够的包括华龙一号、AP1000及VVER三代核电的厂址,能够满足国家年内核准的要求。”
2018年3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稳妥推进核电发展,在充分论证评估的基础上,开工建设一批沿海地区先进三代压水堆核电项目,年内计划开工6-8台机组。核电重启已经箭在弦上,业内推测,近期密集并网的三代核电项目运行情况将影响核电新项目“封印”解除的时间点。
核电审批重启箭在弦上
自2016年以来,我国核电新项目审批陷入停滞。但核电产业发展步伐并未因此止步,在运项目平稳运行,前期已核准的在建项目顺利推进。
近期,全球首台AP1000、EPR三代技术核电机组在中国率先并网发电。中国核电表示,采用AP1000技术的三门核电1号、2号机组预计年内具备商运条件。
8月14日,三门1号核电机组达到100%满功率运行。按照惯例,机组在完成100%满功率运行及168小时可靠性示范运行后,将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这意味着,三门核电1号机组有望成为全球首堆投入商运的AP1000核电机组。
业界普遍认为,今年核电审批重启将是大概率事件。而三门核电机组运营情况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检验指标。
业内专家预计,今年预计有6-8台核电机组获得开工路条。通常一台核电机组带动的投资规模大约200-300亿元人民币;6-8台新机组意味着将撬动2000亿规模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国内至少有14台三代核电机组已完成前期准备,静候核准开工。其中包括,山东荣成石岛湾核电站2台CAP1400机组、三门核电二期3、4号机组、海阳核电二期3、4号机组、陆丰核电1、2号机组、徐大堡核电1、2号机组;还有4台应用华龙一号技术的机组,包括惠州1、2号机组和漳州核电1、2号机组。
CAP1400总设计师、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副总经理、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郑明光介绍,CAP1400前期工程设计已完成,机组成熟,支撑工程设计的设备已签订合同,其中不少已制造完成,开工准备充分。通常核电项目在审批核准通过后,一个月左右浇灌第一罐混凝土,项目从工程建造意义上正式开工。
业内推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机型最有可能成为率先获批重启的核电项目。据了解,CAP1400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不仅全面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其关键安全指标较传统核电提高100倍,符合当前最高安全标准。
中国成为三代核电发展高地
世界上第一座陆上压水堆原型核电厂——希平港(Shipping Port)核电站是1957年采用美国西屋公司的技术建成并运行。在1966年到1980年期间,随着核电技术成熟和“石油危机”催化,全球核电进入发展机遇期,共有242个核电机组投运,平均每21天就有一个机组建成。
1979年美国三哩岛和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两次核电事故导致全球核电建设陷入发展瓶颈期,推动先进技术解决安全性和经济竞争性问题成为核电届的共识,美国和欧洲分别提出了第三代核电技术要求。
2000年至今,核电步入转型发展期,已运行30-40年的二代核电厂相继进入延寿或退役阶段,第三代核电已开始商用堆建设,核电发展正大规模进入二代向三代技术的转型发展。2011年,超期服役的日本福岛二代核电机组发生事故,打破了核电转型发展的原有节奏,全球核电发展再遭重创。
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成为新建核电厂设计建设需要考虑的主要技术因素。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主要应用场。近三个月以来,台州核电、三门核电、海阳核电陆续并网,采用改良型技术路径的法国EPR核电技术和革新型技术路径的美国AP1000这两项全球三代核电技术全球首堆机组,在中国率先实现并网发电。
来自俄罗斯的VVER-1200型三代核电机组后期也有望在中国落地。今年6月,中俄签署核能合作项目,合同总金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项目总造价超过千亿人民币。根据协议,中俄将在田湾和徐大堡合作建设4台VVER-1200型三代核电机组。中国核电总会计师张勇表示,目前正在开展技术设计合同和总合同谈判工作,公司将积极推进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具备核准开工条件。
第三代核电技术具有更高安全性、经济性,是当今世界领先和可实现的核电技术。与较二代加技术相比,第三代核电技术堆芯损坏频率和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频率降低了2个数量级;具有应对超设计基准事故和预防、缓解严重事故的能力;电站换料周期由12个月延长到18-24个月;电站设计寿命从40年延长到60年。以我国自主研发的CAP1400机型为例,采用非能动系统,堆芯损坏频率低于十的负六次方,大量放射性释放频率低于十的负七次方,无操纵员工干预下的反应堆安全停堆时间72小时。
从技术准备来看,中国核电发展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在全球三代核电技术竞技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今,华龙一号已成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一张名片。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形成了更优于美国“AP1000”技术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技术品牌。
郑明光介绍,我国掌握的三代核电技术生产设备的国产化比例可达到85%-90%,其中,CAP1400设备国产化率已接近90%。而且,设备国产化建立了良性的竞争环境,每样关键核心设备都有2-3家国内制造企业具备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旗鼓相当,同时设备价格明显降低。这表明我国核电批量化、规模化发展已具备条件。
据了解,土耳其、巴西、保加利亚等新兴核电国家的政府和核电企业,对中国CAP1400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意味着CAP1400技术有望成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新名片。
核电规模化发展前景可期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我国核电发展的基本原则。“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核电必将发挥积极作用。”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秦志军曾表示,未来10-15年,仍然可能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建设核电强国的关键阶段。
英国石油公司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全球最大的核电消费国是美国,全球核电消费量比重为32.1%;排在第二位的是法国,占比15.1%;中国排在第三位,占比9.4%。
全世界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大约440余台。我国已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拥有完整核电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在运核电机组39台,装机3802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17台、装机2006万千瓦。在运核电机组保持了良好的运行记录,各项安全指标保持国际前列。按照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在建、在运装机规模将达到8800万千瓦。
“如今AP1000三代核电技术,在中国率先完成了从图纸到工程再到并网发电、满负荷运行的一个完整性过程验证,标志着技术已经成熟。”郑明光说,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将进一步研究三代核电技术规模化发展,进一步增强经济性。
我国核电市场潜在规模容量有多大?国内核电当前的装机规模为3800万千瓦,对接国家“绿水青山”“美丽中国”的建设愿景,郑明光预计,2030年核电有望增加至1.5-2亿千瓦,2050年核电与核能的空间应该是6亿千瓦左右。
“核电建设形成规模效应后,核电单位发电成本有望降到每千瓦时0.35元,更具经济性。”郑明光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