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有企业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了圆珠笔笔尖钢国产化的能力,如果你将之解读为他们只着眼于小处,那你就错了。显然这家中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商有他们的宏伟计划。
一方面,太钢加强高端特殊钢的生产供应能力,这些材料在高铁、核电、石化、汽车、桥梁、航空航天等领域,升级中国制造。同时,也在大步走向全球,助力“一带一路”战略。毋庸置疑,太钢将不断制造出介于笔尖钢和重点领域高级材料之间的各种精品材。
太钢以其实力,成为中国庞大制造业中的关键齿轮,推动着中国产业的升级。太钢如何升级中国制造业,关键在于他们在金属材料方面拥有广泛的专业技能。
过去,高铁的车轴和车轮从材料到成品全部要靠进口。前不久,由太钢参与研发成功的时速350公里高铁动车组用轮轴钢开始投入商业化生产,这意味着中国高铁装备的自主化水平实现了新提升。
今年3月份,太钢开始向我国第一个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项目防城港核电机组供应不锈钢材料。目前为止,中国建成和正在建设的10多套核电站,堆内构件用不锈钢材料也全部由太钢独家提供。
除高铁和核电外,太钢的高端材料将不断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现在,太钢的不锈钢等高端材料正在用于港珠澳大桥和文莱跨海大桥、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建设,中缅和中俄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巴基斯坦核电站建设,以及马来西亚、荷兰、波兰、巴西的硬币制造。
为了拥有这些生产能力,太钢在研发等领域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这家总部位于山西的国企在研发领域的强力推进,进一步提升了太钢的竞争优势。
太钢定制化生产的高品质产品,是其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有力证明。
在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太钢的产品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太钢是高真空气密纯铁的唯一供应商,也是国内舰船低磁钢的唯一供应商。
中国以“长征七号”Y2火箭为载体,在4月20日首次成功发射了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其中,“长征七号”Y2火箭的关键部件也采用了由太钢生产的不锈钢等产品。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都再现了太钢的成功。太钢对制造“长征七号”Y1火箭,也就是Y2火箭的前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火箭的成功制造是中国火箭科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据该国企的军工与核电事业部介绍,太钢的高端钢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关键航空航天项目,包括长征火箭系列、神舟飞船系列和嫦娥探月工程。
太钢还开发了一系列特种钢,生产东风系列导弹壳体。太钢生产的高强度钢材可以用来制造军用和民用飞机的制动系统。
现在,太钢正在参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合作工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研发生产出超低温、强磁场环境下的系列特种异形材料,通过了欧洲粒子中心认证,已批量供应。
公司董事长李晓波说,这意味着,太钢颇具前瞻性地开拓了中国市场,并进入了国际市场。
“我们需要探索客户的需求。如果有一个潜在的需求,我们就需要马上行动起来,找到它,为客户设计生产出最好的材料,”李晓波告诉中国日报:“只是跟在别人后面可不行。我们会提供最优化的方案,来赢得(客户的)信任。”
李晓波介绍,太钢的下一个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和国际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
李晓波说,太钢将进一步紧密调整部署,配合好“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产业升级和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这样的国家战略。同时,太钢将瞄准高端市场以及具有全球远景的新型产业。
就这样,这家国有企业已经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今年生产1050万吨钢铁,其中包括450万吨不锈钢产品。“十三五”末,太钢高端和特色品种的比重将达到90%以上,研发投入提高到5%以上,科技创新的贡献率保持在85%以上。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冶金建材部副主任陈子琪说,专家们对太钢的未来规划充满了信心。长远来看,一带一路和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战略,将给钢铁公司创造新的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协会研究员赵颖说道,当中国的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都在开拓国外市场的时候,工业革新和长期投资目标都是保证收入的关键。
并不奇怪的是,太钢把年销售额的3.5%都投入到了产品研发革新上。这意味着,太钢产品的革新研发,将每年得到几十亿元人民币的投入。这将有助于太钢从一个传统的生产商,升级为一个数字时代的新产品供应商。
李晓波说:“太钢需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会,增加产品种类,提高竞争力。”
今年早些时候,太钢在欧洲高端材料市场投放了双相不锈钢产品,实现了重大突破。2016年与上年相比,太钢双相不锈钢的销量几乎翻了三倍。
今年,太钢在这一方向进展良好,一季度,太钢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1.17%,不锈钢出口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0%以上。
硅钢也是太钢的拳头产品之一。“过去,我们需要进口硅钢来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因为该产品需要质量特别好的钢,”太钢冷轧硅钢厂总工程师张文康说道。“现在,我们自主开发出了这种材料,它在能源效率方面效果更好。”
另外一个民用项目,在用了五年的时间进行研发获得自己的技术专利后,太钢在2016年底实现了笔尖钢研发生产工艺技术的重大突破。
按照中国轻工业委员会的说法,进口这样的笔尖钢,制笔行业每年要花掉1730万美元。
去年,太钢总计开发了超过十余款新品种钢,保持了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由于太钢的努力,去年硅钢产品的销售增加了21%,与销量较好的优质不锈钢一起,广泛地应用于从石油化工、汽车、工程机械、集装箱、电力到家电、医疗、餐厨具等各个领域。
2016年,太钢主持起草的三大不锈钢国家标准投用。这些标准适用于中国近70%的不锈钢产量。该项工作奠定了太钢在中国不锈钢行业领头羊的地位。
“一个新的工业标准也就意味着一个升级,”太钢技术中心主任李建民说,“制定这样的标准也显示了我们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与其他走向市场的中国公司一样,太钢也面临着海外市场的挑战。去年晚些时候,在经过了很大的努力之后,太钢赢得了不锈钢出口土耳其的反倾销案。而这是太钢赢得的第四起这样的案子。
“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太钢有责任保护中国不锈钢行业的合法权益,增强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太钢品牌管理室主任张浩说。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跨国合作也显示出积极的迹象。去年以来,太钢成为首家获得印度标准局认可生产不锈钢、硅钢与碳钢的中国公司;双相不锈钢、管坯钢等先后获得挪威、英国、美国、法国等的专项产品认证,为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