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变和核动力事业的摇篮 感受历史和传承

2019-04-24 16:18  来源:中核集团    核聚变  核动力  中核集团

大国重器,是国之骄傲,也是很多科研人员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更是几代人坚守的信念



大国重器,是国之骄傲,也是很多科研人员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更是几代人坚守的信念。4月23日,由中央网信办网评局、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环球网、果壳、未来事务管理局、新浪微博共同发起的“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第二站——中核集团“人造太阳”主题活动继续深入走访中核集团。11位科幻科普作家走进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聚变博物馆,走进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第一代核潜艇研发试验基地,近距离了解国之重器的背后的故事。

这里有梦,能源之梦终会照进现实

在科幻作家的眼里,核能作为终极能源,几乎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核聚变则是幻想变成现实的可见之路。在中国聚变博物馆,他们看到了一代代科研人员,为了人类能源的终极梦想,努力拼搏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聚变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第一代“人造太阳”,作为镇馆之宝静静的伫立在博物馆中,见证着历史,又期盼着聚变能源点亮的第一盏灯。

今天适逢科技开放周,坐落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聚变博物馆也迎来了一批批参观的学生。他们和科幻作家一起,聆听着老一代聚变人的故事,感受着当年的艰苦创业历程。在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了核聚变实现的未来。

这里有魂,强军之魂必将驶向深蓝

在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之日,科幻作家们告别聚变博物馆,走进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第一代核潜艇研发试验基地,感受老一辈核工业人为了建设海洋强国奉献青春的故事。第一代潜艇核动力的建设者们,做了惊天动地的事,却是隐姓埋名的人。

走进第一代核潜艇研发试验基地,走在斑驳的土地上,仿佛穿越了漫长的时光,来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历史的见证者,都是强军之魂的凝聚地。站在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指挥部里,想象当年的一条条重要指令都是从这个陋居中发出,仿佛看到彭士禄总设计师毅然拍板的身影;面对第一代建设者居住的简陋长楼,好似听到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誓言,这声声誓言中都是不息的强军之魂。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在驶向深蓝的伟大征程中,有很多默默奉献的人,他们的精神应该被传承,他们的事迹值得被书写,他们的历史需要被歌颂。

这里有文化,红色基因需要代代传承

五十多年的风雨兼程,铸就核工业人“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厚重的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辉煌的荣耀,还有沉重的使命。老一辈的科研人员,几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手中,惟有牢记重托、奋力奔跑,才能不负崇高使命、无愧伟大时代。

科幻作家跟随科研人员走进历史,感受国之重器背后的酸甜苦辣,有感而发:

《三体》插图师之一钧泽懿:来之前,就是觉得核工业很神秘,作为一个地道的成都人,可没想过核工业会离自己这么近,不知道在成都有一个中国核动力院。参观完909基地,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容易,为了国家的强大,先辈们拼的好辛苦,仅凭一张照片,就能造出世界上最尖端的核动力潜艇,光是这一个点,就能写出一篇很棒的科幻小说了!

科幻作家,《三界》、《后冰川时代》作者万象峰年:能来参加这次活动,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竟然诞生于西南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山坳里,这是最让我震惊的。参观了909基地,好像一下穿越到了上个世纪,这一切本身就足够科幻。

核工业首个关注度破千万话题诞生

截至目前,#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话题热度3987.5万,中核集团作为第二站,主话题#人造太阳#阅读量已达2319.2万。全网关注度极高,各大主流媒体就相关内容转发评论。此前从未了解过核工业,了解过中核集团的网友也纷纷为我国核工业取得的成绩、为执着坚守的科研人员点赞。#人造太阳#成为核工业首个关注度破千万的话题。

活动期间,央视新闻微博账号、手机客户端、手机网,新京报微博账号、手机客户端,国资小新b站账号对位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托卡马克装置——中国环流器2号A装置进行了现场直播活动,走进科研院所,看看科学家们平常工作生活的场景,了解我国“人造太阳”科研进展情况,成为广大网友最关注的热点之一,超百万网友在线收看直播,网络直播总播放量达到106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维度网

培训报名

深圳核博会

中国核电网


推荐阅读